众所周知,马拉松起源于希腊,为了纪念古希腊时期的马拉松战役,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设,并定名为“马拉松”。
在赛事开始的前三周,疯狂的希腊人居然接连举办了两次国内马拉松预赛,想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选出能代表希腊速度的选手参赛,。
希腊人举办的两次预赛时候,Kharilaos Vasilakos选手均是第一,成绩突破到3:11:27,再算上决赛,他三周内跑了三次马拉松,而且成绩一次比一次强,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突然杀出一名匹黑马Spiridon Louis,一举跑进了3小时内,以2:58:50的成绩成为了现在被人们所铭记的首位现代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成绩破3放在现在,对于普通跑者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如果放在精英赛事,比如波马,3小时也就是18-34岁的报名门槛,时间从3小时到2小时,虽然只差一个小时,人类却跑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国际田联官方承认的成绩里,马拉松成绩破2的也还没有。
PB靠换鞋
在首届奥运会马拉松即破3,不仅仅是需要天赋还需要努力,Spiridon Louis工作是一名乡村邮差,每天都会在各个地方跑步穿梭,他每天的工作量就等同于他的跑量,而且作为马拉松的发源地,希腊的长跑项目一直很强,只是现代奥运会让它更广为人知了而已
早年的人们没有发现跑鞋对于马拉松选手的重要性,于是自由发挥的跑者们在装备上颇具时尚精神。最开始的马拉松选手们,为了看起来美观,会穿着非常古典的锥型鞋类(似于高跟鞋),最后导致的拇指外翻和脚后跟上层层叠叠的疤痕。
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后,人们意识到运动鞋以及跑鞋的专业性,人类的成绩也开始逐步提升,在20世纪30年代,选手们穿着正规的跑鞋,最好成绩开始徘徊在2小时30左右,在这个时期日韩选手霸占着世界纪录,
比如1935年, 在柏林奥运会选拔赛中获得2:26:44的年度最好成绩的日本人Yasuo Ikenaka 1936年柏林奥运会。朝鲜半岛的Sohn Kee-chung代表日本出战奥运马拉松,并以2:29:19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科学的力量
在50年代末期,芬兰选手Mikko Hietanen在1946-1948三年间获得了4个马拉松冠军,到了60年代,英国与苏联的硬核选手们开始打破220的界限。英国人Jim Peters从1952到1954年间,成功地跨越了1分钟的大关,创造了2:17:39的世界纪录。
苏联选手Sergei Popov保持了1957-1959三年的年度最好成绩及2:15:17的世界纪录。
澳大利亚人Derek Clayton在1967年,以2:09:36的成绩创造了年度最好成绩及世界纪录。
也是从60年代开始,各种减震材料制成的跑鞋开始广受欢迎,于是跑鞋的鞋底越来越厚有利于减震,面料越来越薄有利于透气。成绩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跑鞋、科学的训练与科学的饮食。甚至,科学的赛道设计与配速员。
贝神贝克勒在2016柏马中跑出当时的个人最好成绩2:03:03后,经历了饱受伤病的两年,人们认为他无法再次创造佳绩。
但是在经过专业的康复治疗,严格的作息,科学的训练指导,在2019柏林马拉松,贝克勒以2:01:41的惊人成绩完赛,与基普乔格在2018年柏林马拉松创造的世界纪录仅仅2秒之差。
从3小时跑到2小时,人类跑了100多年,虽然目前常规赛还无人突破2小时,但是以后的事谁知道呢?人类在不断的进步,人类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快,破2一定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日拱一卒,你我共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蓝桉,陪您一起进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配图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删。
请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