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加入一个跑团,今天跑团的目标是1小时内跑完15公里,你日常跑15公里要花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在这种无法完成情况下,你会如何选择,是按照自己日常训练的速度跑还是会加速尽力完成目标?
大部分跑者在“以低于高标准的正常配速完成训练量”和“以超出习惯强度的快配速尽可能地坚持更长的距离”之间都会选择前者。
很多人认为不管怎么样,跑完了目标跑量,也算完成了目标。但是在对马拉松冠军发源地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跑者进行了解后,他们的选择是截然相反的这些选手在和顶尖跑者一起跑步时候,他们全都会拼命跟在顶尖跑,尽最大努力让自己不至于掉队知道跑不动为止。
两种选择都没有错,一种是追求跑量,另一种追求也就是质量,现在跑者普遍认为:一次高质量的训练远要比一次训练的“量”更重要,天天月月地堆跑量的收益远不如多做一些“高质量”的训练来得更有效。
那么什么是有质量的跑步训练,大部分时候我们可以把质量训练看成是强度训练。
我们身体经过跑步训练后,肌肉得到加强,心肺功能变得更好,之前让我们感觉到累的速度现在已经构不成影响,这已经是一个舒适圈,我们要做的是要打破舒适圈,去挑战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心率看自己跑步的是否是一次有质量的训练:
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时,我们才算进入到一个足以让我们燃烧脂肪的强度。
心率达到最大心率70%-80%时,你就进入到了有氧耐力区,这个强度非常适合提升我们的耐力。
心率达到最大心率80%-90%的区间,就属于一个高强度的运动阶段了。
如果你进行一次高质量训练,第二天你身体会出现酸痛的感觉,这也是质量训练的一种体现,但是感觉有时候是不靠谱的,我们不能凭感觉去做事,要用一组组数据来说话,这样才是真正准确的。
我们需要定一个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训练计划,计划写清楚具体数值,跑多少公里,跑多长时间,这就是跑量的体现。而跑量是耐力的基础,好的耐力离不开跑量的支持,马拉松记录保持者基普乔格每周训练量达到200km。
跑量是训练的基础,而强度则是在基础上帮助提升我们的能力。我们每跑一步都是有益的,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所有的努力都在为我们以后跑的更快更远做铺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必要非要说“质量比数量重要”还是“数量比质量重要”,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哪一个更高一层。
跑量是基础,质量是提升,没有基础何来提升?我们在保证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高强度的训练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成绩,一次次打破自己的记录,不用跟别人比,要跟你自己比,每一次进步都值得欣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日拱一卒,你我共勉!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蓝桉,陪您一起进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配图来自互联网,若侵权删。
请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