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的我们,在想什么?


天气的变化总能给人一些灵感。回来“看烟花”的我,想到了可以分享的第二个困惑。不过严格意义上来看,不算很困扰我,却时常困扰着我的工作对象——学生及家长。
那,就是游戏。

去年疫情刚开始时,宅家的我因为活动区域有限,开始刷起了手机游戏。最初是选择了童年回忆——俄罗斯方块,但是玩了一小段时间后就“被迫”转战了一款叫做“Homescapes”(中文译名梦幻花园)。一开始以为一款角色扮演类的网络游戏,因为游戏有主人公的经历变化,还有他的家长、邻居、宠物等等各种小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记不清了,就记得随着类似“消消乐”小游戏的难度不断上升,主人公居住的环境不断更新、不断扩大,能够在日渐繁华的家庭环境中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谈不上有趣,但是闲下来时就会打开B站和游戏,听着视频背景音,开始刷起了游戏,到现在的第2085关。PS:看到这里,大家别笑,作为一个游戏渣渣,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刷游戏的过程很有意思,对我而言也常常让我产生情绪上的“迁移”。我不知道大家玩游戏时是什么感受,我常常碰到这样的一些情况。
情况一
一开始当很快结束游戏给予的五条命时,我还能做点别的事转移注意力,让游戏自动生成新的生命,让游戏继续。可是,时间长了,耐心慢慢消磨,有时我会忍不住氪金,主动结束“等待”。不过这种情况下,我通常还是很快消耗掉氪金换来的机会,再次陷入“被动”等待。不过,回想起这样的等待时,好像情绪上会缓和些。当意识到这种状态时,我就在想,氪金背后的意义恐怕不只是花费一定的金钱,似乎还有情绪安抚的作用,给人带来某种程度的安全感。PS:特别声明,我的氪金每次在5元左右,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大概20次左右。在这里,我极力反对未成年人和家长过度在各类游戏上超出能力范围的充值。毕竟,游戏只是我们闲暇之余的娱乐和放松方式而已。
情况二
与情况一有些关联。与我而言,通常氪金之后,能够游戏升级的概率通常很低。但是,相反当游戏免费赠送一些福利时,我升级的概率却高了很多。仔细想了一下,可能有几个原因:
1、一关游戏停留、失败次数多了,积累的游戏经验也多了,会有意识地避免之前的游戏方式,潜意识中习得的游戏技巧也多了,所以容易升级;
2、氪金虽然让我暂时缓解急切通关的情绪,但是游戏技能不到位,打不过去就是打不过去。短暂的氪金和短暂的舒缓之后,可能是更加焦虑和不耐烦。不过,当我游戏多次过不去时,常常就会迎来赠送福利的时候。那时的我,在外界助力下,游戏的升级概率就高了很多。
PS:这里不得不佩服游戏设计者的“巧思”,牢牢抓住玩家的心态。
3、当我慢慢接纳了游戏暂时不能升级的现实时,通常也就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再加上一定的辅助,通过每一关的成功率也就高了起来。
4、也许有人要说,游戏要氪金就多买点高级的装备呗,这样不是成就感来的更快吗?理论上,我赞同,实践上,我的经验让我反对。游戏玩到一些关卡时,它会赠送一些超级福利,免费的那种,比如给你半小时或一小时反复的玩,用增加游戏时长留住你的“心”。可是,通常这个时候,我会有些反骨,似乎免费送的总是不香,它来的太容易(即使等待了很久),却远远不及那氪金的五元人民币来得有价值。
我觉得,游戏的过程有时很像与游戏设计者的博弈,我们想要把握游戏的进度和方向,却不自觉地被设计者“控制”。而当意识到快要被拉入“泥潭”时,人的自救意识和对游戏成就感的“渴望”又会打起架来。
对于我的父母来说,我这个不太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让他们省了一些心。当然,在发现我有些兴趣时,比如绘画、到初高中时是沉迷于动漫,他们的做法是每个月给我一定的零花钱用于购买动漫杂志,这件事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
对于我自己来说,不沉迷于游戏可能和天生不擅长有很大的关联性。试想一下,如果我游戏上手快、玩的溜,也许我在初高中时沉迷的就是TA了。
曾记得几年前,学校邀请过专业的媒体工作者为学生们做个与网络游戏相关的讲座,那时有张图让我印象深刻:

主讲人告诉高中学生们:“美国的精神病专家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发现经常沉迷于电视手机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成天的困扰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认知能力会有下降,而智力也随之会慢慢的下降。所谓的认知能力就是指的大脑的反应、执行和记忆能力,所以这部分人在未来也容易患老年的痴呆症”。
这样的“恐吓”现场效果真的很好,学生们听着分享、看着图不自觉地发出感慨。可是结束后、离开学校之后呢?我猜想大部分人还是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和IPAD。
游戏的世界真香。
我其实不太清楚到底“玩游戏好不好?”和“如果沉迷于游戏该怎么办?”不过,这件事还不至于过分让我困惑。我总觉得,与其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游戏“指手画脚”,还不如问问玩家的感受,还不如自己下载游戏亲自玩一玩。那些“统一”给孩子一天半小时游戏时间的家长们,您已经很棒了。不过,可能您还需要细心地预估一下您孩子真正进行一局王者荣耀的时间。比如,如果TA是个“倔强青铜”,半小时也许十分充足了,甚至不到时间TA就会主动结束游戏。可是,如果TA已经是“最强王者”了呢?恐怕,您就需要重新评估了,或者可以亲自参与一次也未尝不可。被自己的孩子打败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作为一个游戏渣渣,我的游戏体验并不具有代表性,能够分享的也只能局限于自身。不过,在我眼中,能够基于现行法律正常运作的游戏们本身是中性的,或者是趋向于积极的,在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绝不会带着“蛊惑人心”的心态来设计和运营。当然其中追求商业利益是必然的。
那些觉得游戏是“万恶之源”的人们,也许真的可以停下来想一想,是游戏本身的问题吗?还是沉迷于游戏的行为折射出了许多别的东西,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本文的最后推荐两个资源,一个是我自己录制的,一个是包括我在内三个小伙伴共同参与制作的,供有需要的伙伴们参考。
资源链接:
1、微课《叫我如何不想TA》
2、孩子放不下手机,怎么办?上海微校家长学校为您支招!
同时欢迎大家后台分享自己玩游戏的感受ღ( ´・ᴗ・` )比心
 
心理|阅读|电影|牢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