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非洲回到北京,晚上去超市逛了逛,门口有卖炒货的。
卖炒货的门上挂着一个电喇叭,电喇叭里的老大爷理直气壮:“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就是甜!就是甜!烤红薯、花生瓜子就是香!就是香!”循环播放,一口气不带歇歇的。四个不讲理的就是,也影响了上学放学必经的小学生,有些小孩也跟着念:“就是甜!就是甜!就是香!就是香!”
十多年前,我逛东五环京城梨园,买一葫芦串,问卖货的老大爷,这玩意什么用?北京老大爷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之类的说不出口,跟我淡定地说:“没什么用,就是牛逼!”那葫芦串挂在车上,不多久就坏了。并不牛逼。
小时候学过一句话,到了共产主义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人民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我明白,这玩意再过一万年也实现不了,因为人的需求太多,个个都想当皇上,物质再多也不敷分配。此外,我那时也没见过什么物质,很难想象物质极大丰富是个什么意思。
这次从非洲回来,就感受到了物质极大丰富,因为非洲物质太过贫瘠。要不说,人还是得出出门才能长见识。穷富都是见识。
相比于非洲,北京现在又冷又萧索,好处就是物质极大丰富。想吃什么都有。
其实非洲物质也丰富,比如在乌干达,牛羊肉就很丰富,便宜且品质高,牛油果、香蕉、菠萝蜜多到要扔。以中国人在当地的收入来说,以上产品可以做到无限量供应。可惜你不需要。或者不是天天需要。
要在乌干达吃牛羊肉,要买、洗、切、煮,料理起来很麻烦。牛油果剖核,去皮,切块,洒盐。撒了盐的牛油果沙拉确实风味独特,就着喝黑方很好。但喝洋酒的机会显然不多。这儿的饭蕉,只有非洲人才能当饭天天吃。本地人花几块人民币,便可买一大盘食物,内容丰富,两根煮香蕉、一块煮红薯,一小把煮豆子,还有切得很细的煮青菜,有点像国内的盐渍荠菜,最后浇上一大勺牛肉汁,乌干达人用勺和叉吃饭。我并没有机会领教这种食物。
美味如菠萝蜜,吃多了也上火。
所以,在非洲就没得吃。我在的姆巴拉拉连中餐馆都没有,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尼泊尔人开的餐厅,全都是fish and chips之类,不好吃。那鱼不能红烧吗?就只会炸。
在姆巴拉拉全靠老高会烙饼,就洋葱,吃面条。三个月长了十好几斤肉。康师傅方便面要去首都买,一箱24包,小三百人民币。很是离谱。
人到了北京夜市,就像儒林外史里的过年的夏总甲:“你还说哩。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还吃不退。”
这儿好吃的东西排着队等着你吃。
一碗猪脑花,一锅冒菜,热气腾腾,身边都是中国面孔,这样的生活就很美好。如果你没有其他烦恼的话。
物质极大丰富很好,就是胃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