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记录得语焉不详,关于女娲补天和共工头触不周山,寥寥无几的历史记载。
寥寥数语的句子里,看似两个分别的故事,两个分别的时间。只是到了《淮南子》,才把女娲补天和共工头触不周山联系起来。
女娲补天是因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上出了个大窟窿,陨石火雨齐发,地上被打得山崩地裂,大地震大洪水爆发,地下大动物出来害人,人类又面临灭绝劫难。然后女娲出世补苍天救世。
我比较相信《淮南子》的记述,因为推解到现在,我也看到女娲补天和共工头触不周山是有关系的。
共工头触不周山,发生在什么时代?
发生在颛顼时代,4700年前左右,这个时候的人繁衍得已经很繁盛,颛顼提出了绝地天通,尤其想尊崇帝王的统治权,地上人类的权利,人的自我发展,结果惹怒了水神共工。
共工是人面蛇身的神族,也代表着南方刚刚被征服过来的炎帝部落的势力。
当时中国南方肯定是多水的,长江流域主要都是水泽,人生活在一些露出水面的高地上。
颛顼共工争斗发生的原因,据记载是因为共工提出把一些高山削平,填平低洼地,让陆地多一些,人能生活在地上,有更多的田地耕种。
但是这个提议没有得到颛顼的同意。颛顼认为高山代表帝王特权,不允许削平高山。
共工人面蛇身,是南方炎帝部落的一个部族首领,也是炎帝的直系。
削平干山,莫干山,当时叫干山,就想削莫干山时候,发生了争执。
共工和颛顼战争不止,后来战败,共工就驾着他的坐骑,两条龙,回了不周山,回去后他越想越生气,发怒一头撞在不周山上,把不周山给拦腰撞断了。
这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点疑惑,共工是南方炎帝部落的首领,为什么说是住在不周山上?
这证明了他老家在不周山。《山海经》记载,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370里。
共工的老家为什么会在这里?
共工是一位人面蛇身的神,他的力量很大,不是说你帝王特权大嘛,高山是帝王的象征嘛,我就把地球上最高的山撞断给你看。
于是暴怒之下一头把不周山撞断,这是当时发生的事件。
不周山是天柱,也是地根地极,是当时地球上最高的山。
不周山被撞断以后,接着出现了什么后果?
因为不周山的高度是通到了大气层中,具体说是贯通了对流层,进入了平流层中,不周山一倒,大气层一下子就出了个大窟窿。
本来不周山在那堵着天,就像个瓶塞一样堵着,但是不周山一倒,天上对流层就出个大窟窿。
对流层外层有大量的水汽,大量的云气,大量的辐射电子,大量的陨石体,就从大窟窿里往下倾泻,倾泻到地下。
地上不断地下大雨,大洪水肆虐,同时砸下了大量的陨石体。陨石一路燃烧砸到地面上,就是流星火雨,地上被打得大地震荡,火山喷发,生物圈又遭毁灭破坏,刚刚繁衍起来的人,大量的死亡。
共工头触不周山这个事件发生,是地球上的大事件。
共工怒触不周山,力量非常大,造成了大地发生倾斜,星星太阳月亮本来都在头顶,因为地球被撞得倾翻,星星看起来变成布满周天,太阳月亮开始东升西落。
共工怒触不周山事件的后续事件,就是女娲补天。
因为女娲补天发生的天象,和共工头触不周山的事件看起来是相连的。
《淮南子》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说,人刚发展起来,地球上又发生了大洪水。
地上火雨,大洪水,一些大动物出来吃人,大地震,火山,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死伤大半,只能退回到山顶上生活。
共工撞倒不周山以后,天上才出了个大窟窿,才下大雨,地上有大洪水,
同时陨石雨下到地上。
说有洪水和火雨同时下,地上火山喷发,大地震,是与共工头触不周山以后的状况相应,天大震动,地大震荡,地球整个被撞到倾斜仰翻,很多的陆地又垮塌沉陷。
这个时候,很多蛰伏在地底下的大动物出来害人,大量的人和动物被吃掉。
危机时候,女娲又出世,炼石补天。
而且,《淮南子》中对女娲补天时的灾难又有“鸷鸟食颛民”的描述,更可肯定女娲补天,就是发生在共工头触不周山之后。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的地点是在骊山上,就是今陕西省境内的骊山。
女娲在骊山上炼五色石补天。此世的女娲仍然是人面蛇身,她飞到天上,把炼好的五色石补上天的大窟窿。
不周山倒了以后,大气层接地的对流层出了个大窟窿,从这里往下倾泻大水,大火,陨石,辐射,病毒等等。
女娲冶炼五色石成石膏,石气能冲天上行,顺着上去,补到天上窟窿中,遇冷凝结,弥合对流层上面,并飞到天上,用石膏弥补,要把它封住。
而女娲选择骊山这个位置,推测一是因为此地有适用的五色石,二是应该离着天上出的大窟窿比较近。
而骊山在中国西北,离昆仑山和传说中的不周山位置比较近。这也是推断共工头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是相连事件的一个依据。
五色石应该有粘性,能封住大气层。要粘合得和周围的大气层差不多,让大气层变得稠密,才能撑住上层的物质不往下掉。
所以,女娲炼石补天,补的是地球面以上的大气层。
女娲在骊山炼石补天,发生的这种天象、灾难状况,与共工头触不周山以后是相应的。
并且当地关于女娲炼石补天传说和遗迹到现在还有不少,就证明了女娲补天发生的年代不是很久远。
依据共工头触不周山事件,应该是距今四五千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