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不喜欢海滨,若你不喜欢山脉,若你不喜欢城市……那就给我滚蛋。”(Si vous n’aimez pas la mer, si vous n’aimez pas la montagne, si vous n’aimez pas la ville...Allez vous faire foutre !)
—戈达尔,《精疲力尽》
9月13日一条新闻轰动全世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去世。不知道这条新闻究竟让多少人为之惋惜和心痛。
戈达尔的逝世,不仅仅意味着一颗巨星的陨落,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我们失去了一个国宝,一个天才的眼光。”(Nous perdons un trésor national, un regard de génie.)马克龙发文哀悼。
这样的戈达尔,是如何创造电影语言,如何影响着电影的发展,又怎样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方式呢?
身份转变—叛逆者(rebelle)的选择
戈达尔叛逆的性格还要从他青年时期说起。出身富裕,与父母一样,戈达尔也拥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double nationalité)。父亲是医生,母亲生于银行世家,可这样的家庭背景并没有让他选择安稳度过一生。
对学校并不感兴趣的戈达尔经历过两次中学毕业会考的失利,第三次考试让他最终进入了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é),学习人种学专业(ethnologie)。
然而,吸引他的并不是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戈达尔流连于各种电影爱好者俱乐部(ciné-clubs),并迅速与一批像他一样热爱电影的人成为挚友,其中包括侯麦(Éric Rohmer)、里维特(Jacques Rivette)、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等。
1950年,刚入学一年的戈达尔心思已经完全不在学业上了,他与这些朋友一起创办了《电影公报》(Gazette du cinéma),并以影评人(critique de cinéma)的身份,为巴赞(André Bazin)创办的《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发表影评。这一写就是十年。
1960年,戈达尔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À Bout de Souffle)—标志着影评人的身份结束,导演(cinéaste/réalisateur)生涯开启。
这不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电影,是电影艺术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先锋,是“新浪潮”。
新浪潮—与传统的对抗
《精疲力尽》这部电影无疑是开辟法国新浪潮(Nouvelle Vague)的代表作,它代表着一种与过去的对抗,这种对抗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个是形式,即拍摄手法;一个是内容,即电影所传达的思想。
戈达尔不再讲究电影的连续性(continuité),而是擅用剪辑中的一些“跳接”手法(style saccadé)赋予电影新的形式。将电影聚焦于人物(personnage)本身,利用长镜头(plan séquence)手法细腻刻画人物形象和感情。
在戈达尔众多的电影作品中,“反抗”好像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无论是《精疲力尽》中米歇尔的玩世不恭(cynisme)还是《中国姑娘》(La Chinoise)对政治性的探讨,无一不显示出对传统的对抗、对现实的再思考、对个人自由的向往。
“电影像画作一样,揭露看不见的东西。”(Le cinéma, comme la peinture, montre l’invisible.)戈尔达对于电影有如此的理解,可能也是他能为众多人所敬佩的原因之一吧。
9月13日,91岁的戈达尔选择了安乐死(euthanasie),没有疾病,或许是孤独之苦使他精疲力尽,最终像米歇尔一样,在死亡中走向了自由。
电影《精疲力尽》中有这样一句话:Devenir immortel, et puis mourir(成为不朽,然后死亡)。新浪潮的时代随着戈达尔的逝世褪去了,但是这些像戈达尔一样对新浪潮付出巨大贡献的电影人,却成为了真正的不朽者。
词汇总结:
国宝:trésor national
天才:génie
叛逆者:rebelle
双重国籍:double nationalité
人种学:ethnologie
电影爱好者俱乐部:ciné-club
导演:cinéaste/réalisateur
新浪潮:Nouvelle Vague
连续性:continuité
人物:personnage
长镜头:plan séquence
玩世不恭:cynisme
看不见的:invisible
安乐死:euthanasie
不朽的:immortel
秋季法语好课
喜迎开学季,新东方9月法语好课上新。来新东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学法语吧~
篇幅有限,更多法语在线课、面授班,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老师,在线咨询法语课程及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