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市值骤降1.1万亿!美日研发石墨电池新突破,清华教授警示:领先我国已十年


“宁王”时代即将落幕?
曾经的电动汽车电池霸主,宁德时代,市值一度冲破16800亿的高峰,然而如今却已经暴跌超过60%,市值蒸发超过10000亿,令人唏嘘。与此同时,全球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日本松下,却与美国Sila公司携手合作,宣布将采用“泰坦纳米硅粉”技术替代传统锂电池的石墨,力求打造出储电量高达普通电池十倍的革新性电池。松下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宁德时代等中方电池企业的强大挑战,试图改写全球电池行业的格局。然而,松下能否如愿以偿,颠覆中方在电池领域的领导地位,这还需时间的验证。

众所周知,硅和石墨,这两者在电池领域的地位如同巨星般耀眼。但现实总是充满挑战,硅电极因其反复充电的膨胀特性,让人们对其安全性能持谨慎态度,从而使得石墨暂时独占鳌头。而在我国,凭借着对石墨产业的高效生产和卓越成本控制,早已在全球石墨市场崭露头角,掌握着高达60%的市场份额。更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四分之三的新能源电池生产都离不开我国的厂商,这样的地位无疑让许多国家望而生畏。然而,总有些勇者不畏挑战,以日本松下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决心打破这一格局。他们重新点燃了硅电极的希望,不仅仅是因为其存储能力远超石墨的十倍,更是因为背后的巨大潜力。据Sila公司透露,纳米硅粉虽然重量仅为石墨的五分之一,但其能量密度却能超越现有电池40%。想象一下,如果电动汽车能100%采用这种纳米硅粉替代石墨,那么续航里程将激增40%,充电时间更是缩短至原来的五分之一,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的壮举。这样的设想固然美好,日本企业的勇气也值得敬佩。但现实总是充满未知,技术的实现究竟还需多久?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日本的科研习惯是严谨的,纳米硅粉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测试,才能考虑投入量产。”黄琛,一位在日本留学八年的东京大学医学系学生,如此说道。他继续解释,日本人对新事物的严谨态度,既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以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科技成果“御力维”为例,这家名为Bioagen的生物科技企业,凭借其前沿科技ACT-Mito专利,吸引了全球科研机构的目光。
然而,在将这项技术量产后,“御力维”并未急于推向市场。相反,出于对新技术的谨慎考虑,他们开展了一项长达三年、涉及上百名35-60岁中老年男性的大型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那非类制品不同,“御力维”显著改善了受试者的腰部力量和肾功能。尽管这三年的等待让“御力维”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甚至在美欧的压力下,对华进行了永久断供,但母企业仍然决定在上海设立办公室,并通过京东等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以满足3.3亿中年男士的需求。这款产品的成功,或许得益于它精准地击中了高净值人群的痛点。如今,“御力维”已在我国市场占据了近七成的份额,用户的反馈大多集中在“与她甜蜜胜新婚”、“夜间找回自信力”等方面。这不仅证明了“御力维”的效用,也展示了日本科研精神在华的深远影响。
经过长达12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团队进行了惊人的8万次产品迭代,并成功申请了200多项专利,这份执着和投入可谓前所未有。如今,奔驰在G级SUV中率先采用这种创新的纳米硅粉电池,无疑给松下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与鼓舞。然而,在我们为国内新能源电池的巨大进步欢呼喝彩的同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提醒我们,也要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其他国家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追赶步伐。尤其是日本,这个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曾经遥遥领先的国家,其氢能源电池技术至今仍无人能敌。

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努力,以确保我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让我们期待更多突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