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教练之前,建议你先看这一篇



读书期间15万投资不求回报,工作一年后选择裸辞面对未知,为何她会频繁选择“走弯路”?
——她是Kaya,她说,做教练不是因为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做好这件事才做的,我很愿意在这个过程体验很不确定的事情,我会把不确定性当做我生命的礼物。
从哈佛访问学者到告别总监职位,15年拼搏背后,她如何找到个人精确定位?
——她是Tina,她说,教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借coaching的力量,我能够明显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以及自我对话的能力。我能够快速地看到我的情绪,然后跳出来,和自己对话。
在读教育学博士,却想努力跳出“好学生”轨道,逐渐「从容」的她,做了哪些努力?
——她是Kiki,她说,教练对我的最大改变之一,是让我发现,我们对问题和痛苦的态度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将它们视为人生路上的障碍或风景。看到它,然后跨过它,哪怕是逗留一会,都没有关系。
—— 圆桌故事会:002期 ——
第二期「创造者说」圆桌故事会,我们邀请到了三位来自教练行业的为友创造营校友,来分享她们学习人生教练的历程和教练路上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三位人生教练的生命旅程。

Q:如何正式走上职业教练这条路的?
Kaya:在宾大读书接触到coaching,飞到加州进行学习。2022年决定辞职,想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希望边旅行边工作,教练很合适。

kaya:“我想去创造自己喜欢的工作。”
Kiki :加入为友社群,体验了一次被教练。真正学教练是我读博的第一年,在蒲公英进行家庭教练学习。学习一年之后,通过为友创造营进行商业化。我觉得是教练对我来说是既自助又助人。自助是我可以去通过教练活出一种教练的状态和方式,我的很多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助人是帮助人去产生改变,看到他们活出了自己的生命力。
Tina:因工作原因接触到了教练这一领域。后来我逐渐了解到教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我希望能够用教练的方式去支持他人,帮助我的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Q:你觉得coach的运用领域有哪些?以及coach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的?
Kaya:coach既可以运用于coach自己,也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很多领域。它是你决定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怎么去解读当前你所面临的一切事情,以及你怎样的being去应对这一切。说到底,它关乎你对世界的认知,还有你对自己存在方式的再次选择。它就是你认识世界和世界相处交手的方式。
另外,就像荣格说的“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宛如暗夜行路,要了解自己,就需要他人的力量。”对话的力量就是另外一个人来照见你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我已经学习了五年多的教练技术,但是在自己需要支持的时候,还是会果断向我自己的coach寻求支持。我相信每个人都值得有一位coach,在人生不同阶段最大化自己的潜能,活得更加从容有趣。
Tina:教练能够明显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和自我对话的能力。我能够快速地看到我的情绪,然后跳出来,和自己对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情绪后面的想法或价值观是什么?还可以有什么办法?我当下可以去做什么?

Tina:怀胎8月的Tina为MCC教练工作坊翻译
Kiki :教练对我来说就是帮我去看见我当下正在发什么,给自己隔离一段距离的时间,很多改变它就自然而然发生,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Q:在教练职业发展道路上,有没有碰到过被客户的期待或焦虑,影响到教练状态,或者对自己不自信的时刻?这种时刻发生时,你们一般是如何处理的呢?
Kaya:总结下来就是接受怀疑这件事情,也要知道怀疑是个好事情,也就是在怀疑的过程中,我们在成长、在进化。因为我们正是在怀疑的过程中实现突破和成长的。
整体来说有三个方法对我很有用。第一是一定要做一次discovery talk(也叫chemistry talk)。因为其实教练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事情,不存在绝对好的或者绝对够格的教练,只存在适合和不适合的,该放手时就放手,对自己对客户都好。
第二就是保持稳定的心态。接纳“教练一定充满着波折”这个事实。教练过程中,当我们在帮助他人识别和克服内心障碍的同时,其实也会面对自己内心的疑虑和怀疑,这是一个必经之路。我想也正是因为能看见自己的不自信和怀疑,教练才变成一种珍贵的助人且能助己的存在。
第三就是持续学习,持续投入。教练学习是一个没有止境的道路。如果始终保持稳扎稳打,自己涨价的时候也会很有底气,因为相信我能够带给客户更多。
Kiki :我会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第一,产生怀疑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种想要去抓住客户的心态吗?以及,你是否真的相信客户本自具足呢?你相信客户他可以完成他的课题吗?他可以面对他的痛苦吗?如果你完全相信他,那就请你把这个现状照见给他看。
第二,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会有一个礼物。每一次我们在和客户遇到一些可能会对自己情绪产生影响的时候,正是觉察自己和照见自己特别好的一个机会。

Kiki:“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会有一个礼物。”
Tina:在教练的过程当中,练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能力?其实是稳,是内心的稳定性。就好像你走钢丝一样,你的核心肌肉它一定要稳。要不断的练习回到内心的稳定状态里面去。在不断的练习中,放下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对自己的评判。分清楚恐惧或压迫到底是来自于哪里。

Q:在教练商业化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Kaya:理想的教练关系通常发生在客户已经对自身需求有明确认识并带着信任找到教练时,这种关系自然形成,无需教练费力解释或建立信任。
在商业化过程中,面对挑战和不信任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经历可以视为成长的机会,帮助教练面对和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信念。
而且助人行业的定价难以用实用商品的思维衡量,因为涉及到情绪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交付。面对批判,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批判背后的声音可能来自普通人的不同认知和价值观,而不是绝对的坏人。

Kaya:“面对挑战和不信任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经历都可以视为成长的机会。”
Kiki:刚刚kaya说的是一种客户已经进门的状态。那还有一种是站得远远的、在教练门口观望的那一群人,他们对教练好奇,但是不知道教练是什么。对于这些人,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教练的作用,用实际案例展示教练的效果,并提供体验机会,以增强他们对教练职业的理解和信任。
Tina:在宏观层面,教练的社会影响力是所有教练和关注教练的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微观层面,教练其实秉持的是“不求不助”的原则,也就是说一场教练对话的真正发起者是被教练者。即使一个人非常清楚地知道教练是什么,但是他没有打开自己去接受教练的意愿,那教练对话也是不可能发声的。教练也是在选择同频的客户。

Q:在为友遇到的客户是什么样子的?对你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Kaya:我大概在完成了第一轮招募,在创造营的第二期,当时我是有12位客户,大概100多个小时的教练时长,所以我是在开始第二轮招募的时候进入为友。
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创造营的课程,它带我走过了一个很完整的产品周期。我之前第一轮的招募就是凭着自己在地铁上开始写公众号,然后发了就招了,莫名其妙就第一轮就结束了。而第二轮第一步开始找自身定位,一步一步按照方法走出来的,我觉得是非常珍贵的一个回顾和迭代。
我觉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激,为友是我接触过的最适合教练小伙伴起步的平台。无论是寻找你的客户还是寻找你的同伴或者前辈,我觉得梯度很完整。
为友的用户群体具有开放的心态和高度的自省,他们渴望自我认知和成长,愿意倾听不同声音,这种特质对于教练的成功至关重要。
Kiki :我也很有共鸣,为友就是一个非常适合教练发展平台。为友好像一个「人际网」,它是一个小点,然后慢慢往外扩张。为友能够带来人与人之间深度链接、扩张的这种力量,很多客户都是通过为友的伙伴介绍来的。
Tina:在为友进行公益教练,招募到一帮天使客户,这些“天使客户”对我作为新手教练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赋能。对刚开始学习教练的新手来说,这里是一个理想的起点,它聚集了一群愿意敞开、具有自我觉察和连接能力的潜在客户。
有一次我约了一个为友的小伙伴做教练,在工作12小时后,身体疲惫的情况下,通过自我调整,和伙伴进行教练对话后,整个人神清气爽,眼也不花了,头也不疼了,这种反向的赋能,其实对于教练本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对于刚开始学习教练的新手来说,为友是一个理想的起点,因为它聚集了一群愿意敞开、具有自我觉察和连接能力的潜在客户。

Tina:“为友聚集了一群愿意敞开、具有自我觉察和连接能力的潜在客户。”

Q:在教练职业道路的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条路适不适合我” 的怀疑?
Kaya:有太多次了,我都已经忘记有多少次了。不仅是和客户有关吧,有时候和自己处在低落状态也有关系。
但是,做教练不是因为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做好这件事才做的,而是因为我很愿意在这个过程体验很不确定的事情,把不确定性当做我生命的礼物。
Tina:其实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里,你都可能会面临自我怀疑,会导致体力上的透支感,进一步牵引出自我怀疑。在这种时候,要去识别哪些念头是不属于自己真实想法的,这是一个深入了解自己和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经历看似下沉或原地踏步的阶段实际上是成长和上升的一部分,可能意味着正走得更深或站得更高,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Kiki :我脑海里冒出来一句话是“我们是否把问题当成了问题”。我们对问题和痛苦的态度至关重要,可以选择将它们视为人生路上的障碍或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去看到它,然后跨过它。或者是在它这逗留久一点也没关系,仅此而已。
Tina:在问题或者怀疑的背后,其实也有一个假设是“你只有足够完美,你才有资格去教练别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自己也有很多次,即使在自我怀疑和能量低落时,通过与客户的互动,逐渐投入到教练角色中,发现原来破碎的我也是可以胜任的。
而且,我当下的能力或者是我对自己评价它本身就是浮动的。在自我批判和怀疑的时候,我依然可以给被教练者带去很大收获。进一步通过反思转化为自我赋能和成长,认识到“不必完美也能提供价值”。
最重要的是,教练的核心不在于完美或强大,而在于能否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真诚地引导和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和客户的共同成长。
Kiki :对!完不完美也是真实的自己。
Kaya:有好多个瞬间,我会怀疑这么破碎不堪的,一地鸡毛的我,还能否教练别人?
然后我发现一个很有力量的觉察:当我们去看我们最理想状态下的自己时,没有一个定义是说我理想状态下的自己是生活里没有一点问题的,或者是生活绝对平稳完美的,而是我都是选择怎么样应对事情的。
所以与其去想“我们能不能教练别人”,不如更多地关注“我们想要在教练别人的时候展现怎么样的自己,或者所谓的being”。
Kiki :我觉得有一个点很关键:你在遇到每个问题的时候,你是否相信自己是有选择的?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痛苦很难受,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了,就这样了。反过来,去看到自己永远是有选择的。我觉得这也是学教练给我带来的一个很底层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Kiki:“去看到,自己永远是有选择的。”

Q:如何成为教练?你们来自不同的流派,有没有一些课程推荐可以分享给大家?
Kaya:成为ICF(国际教练联盟)认证教练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ICF认证课程学时,并积累相应的教练时长,通过考试可以获得ACC(助理教练)认证,这是成为职业教练的第一步。
我是在美国加州的Academy for Coaching Excellence学习的,这个机构包容性强,学术扎实,适合想要深入学习教练技术的伙伴。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Academy for Coaching Excellence的官网,它提供了预约免费30分钟咨询的选项,你可以借此了解更多信息。
Tina:我觉得创问教育的性价比挺高的,它提供了不同级别的教练认证课程,包括针对ACC(助理教练)和PCC(专业教练)的课程。
它的课程体系分为“纯净教练”和“进化教练”两种,前者针对ACC认证,后者针对PCC认证,费用有所不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多个城市设有分布点,学员可以在当地参与线上学习,减少了学习成本。而且学员可以以低于传统全程线下课程的费用获得同等级别的教练认证,减轻了经济压力,让教练职业的启动更为容易。
Kiki :中国有多家教练机构提供ICF(国际教练联盟)认证的课程,包括创问教育、Coach、青叶藤、有意思教练、蒲公英家庭教练和虎威等。建议对教练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参加体验课来了解不同教练机构的教学风格和环境,另外,选择教练机构时,除了考虑教学风格和个人与教练的契合度,还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包括课程费用和性价比。

Q:请大家用一句话形容一下自己的教练风格或定位。
Kaya:我的定位是支持年轻的中国女性,挣脱社会期待的束缚,活出真实勇敢的自己,享受她们仅此一次的不可替代人生。
Kiki:我的定位的是帮助大家在内卷潮流中,找到出路,活出自洽的生命状态。目前我的客户群体偏年轻人多一些,主要是还在念硕博的学生、职场新人或职场中期的人。因为我是学教育心理学的,一年之后毕业,未来想做关于青少年成长教育的。
Tina:我的教练风格被描述为“清晰而流动”,在遵循教练流程的同时,保持对话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教练的定位聚焦在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支持青少年,将教练方法应用于他们的教育和成长中,以赋能青少年和家庭;二是支持教育者,包括帮助教育者探索个人使命、天赋,并提升其教育实践。
—— END ——
撕掉攻略图,自己才是路。
如果你也想个体变现、快乐搞钱;
如果你也热爱生命,心怀理想。
扫码下方海报,欢迎你加入我们。

策划:亦锦
整理:穆涵、倩倩
排版:倩倩
责编:Dailin
嘉宾:Tina、Kaya、Kiki

创造人生事业  实现理想生活
点击关注 ⬇️ 为友公众号
领取3w+字的副业变现六大案例
好的文章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欢迎你转发文章至朋友圈!




点击在看,给为友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