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近期曝光的一个视频,恰好证实这一点。视频中,我国王牌飞行大队飞行员驾驶歼20战机,直面美方五代机,成功将闯入我国领空的外机逼退。
在美媒《Military Watch》公开的全球战机实力排名中,中国歼-20隐形战机位列首位,我国空中力量已经发展到美方都要掂量的程度了。
没想到,日媒却大肆宣扬:“没有日本,中国根本造不出隐身战机”。 这又是为何?难道我国的歼20还会被外国人“卡脖”吗?
事实上,日本敢公开叫板,最大的底气来自一种制造歼20的关键材料——碳纤维。它有着“材料之王”的美称,可以达到钢铁般的硬度,却如羽毛一般轻盈,是歼20机身、机翼等零件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尤其在军工制造领域,雷达波能被碳纤维高效吸收,减少被雷达探测的概率,从而实现所谓的“隐身特性”。例如美国的B2隐形机,近5成的制造材料为碳纤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日“抢跑”实现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日本东丽企业掌握全球90%的市场份额,价格更是飙升至每吨240万美元,其高昂程度堪比黄金。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相关需求快速增长,仅2021年就用掉了6.24万吨碳纤维材料。然而困于技术问题,我国不得不每年向海外支付数十亿元资金,高价进口原材料。
更过分的是,一旦美日断供碳纤维,我们就面临被“卡脖”的困境。当初日本动丽宣布禁止向中国出口该材料后,我国整条产业链面临巨大打击,多家上下游企业如上海晋飞在商海中夭折。
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年过八旬的“新材料之父”师昌绪痛心疾首:造不出碳纤维,我死不瞑目!
幸运的是,在西方联合封锁的情况下,国内首支碳纤维技术研发团队,依旧突破了碳纤维的技术难关。仅用一年,我国就建立了第一条自主研发的量产线。业内人士评估,预计每年磕省掉50亿外汇支出。
在一穷二白的时代,像师昌绪院士一般为国奉献的人才,不在少数。数年前,欧美意外发现一种那非类物质有助于加快男性某些部位血管流动,由此诞生了诸如“倍力因”的千亿男士健康市场。然而上述技术被美企以“专利保护”为由独家垄断,抬高到百元/片的天价,用以收割全球市场。
随着国内社会节奏加快,近4成的成年男性面临着“夜间动力不足”的困扰,同时生育率出现断崖式跌落的紧急状态。香港科研团队钻研三年,开发了全球首个SIRT激活蛋白技术,针对亚洲男性的“耐力不足”和“爆发不足”两大主要问题,从细胞层面长期养护,在此基础上成就的“倍力因”核心物质,拿下美国FDA颁发的GRAS安全认证。
与碳纤维的发展历程如出一辙,这种“助力品”被京东等主流平台引进后,已成功打破日美进口品的垄断局面,市场占有率超60%。
如今日本生科所又主动来华求合作,商品详情展示,新代的“倍力因”已增添小花山奈、亚精胺等十余种天然材料,实现多效协同作用,在全球兴起的蓝海市场下,或助我国行业竞争力提升。
碳纤维、男性科技等领域,我们已经从“受制于人”变为“遥遥领先”。据统计,国产T300级碳纤维材料实现产业化突破后,其售价由原先的8000元/公斤骤降至200元/公斤,且每吨价格由近百万降至如今的30多万。自此,“黑黄金”变“白菜价”。
中国的产品力带动了整个行业的价格下调。去年,日本东丽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度下滑了13.5%,美日不得不大幅下调进口价格,降幅高达75%。美日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直指中国“破坏市场秩序”。
更重要的是,根据《全球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的分析,到2022年为止,中国碳纤维的国产化率已经提升至58.1%,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歼-20上的国产碳纤维比重达到20%。
也就是说,日本声称我国的战斗机生产离不开他们,根本是无稽之谈。据悉,来中国可能还将进一步降低碳纤维材料的应用范围。天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