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继续打工”的搞钱哲学,成为社交平台上的主流叙事,而当格子间里的大厂人,真的决定走出原本的轨道,就能跃入旷野吗?
当他们盲目冲向创业这条赛道的同时,也就注定了一场失败。
最近我初中的铁哥们和我说,他想辞职创业。
他家里是做生意的,父母80年代下海经商完成了资本积累,家里面少说2个小目标。
他自己波士顿大学商学院毕业,回国后父母一通操作给送到体制内去了。
前两个月不知道发什么颠,开始吵着要脱离体制,搞公司。
他问我怎么看,我说你家里不敢说大富,保你两辈子够了,又不缺钱你图个啥?
他说想好了,人生匆匆数十载(原话“人间五十年”,太中二了,信长老粉),前半生如此无聊,后半生想至少搏一搏,不成功也罢,只当放了个烟花。
我说你这烟花贵,不得好几千万。
他哈哈一笑。
我知道他是心意已决。
果不其然,过了两天,他爸妈邀我到家吃饭。
两家关系太好,也没什么理由拒绝,就去了。
席间,他爸妈各种苦口婆心地劝,不要丢了体制内工作去创业,所用话术包括但不限于:
是不是最近缺钱?想要什么直接说,不是很贵就买。
不想买?是不是赌博欠了高利贷?或者被诈骗了?没事讲明白了父母给填坑。
都没有?太闲了,找个对象谈恋爱吧,不结婚也没关系,认识几个朋友家女儿,都是很好地女孩儿,先认识认识吧。
在一番劝说都无效的前提下,他爸看向我,意思是,打小我和他关系最好,我说的他听。
我想了想,说,其实我们这代人,大部分都不是做生意的料。
哥们儿不解,问为什么。
我说,我们虽然明白很多东西,也接触了一些高层次的概念,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注定了,我们无法轻易地在商业这条路上立足。
商人是什么?商人是逐利的,是明白规则、违反规则、再利用规则的人。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什么?就是遵守规则。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觉得,欠钱一定要还吗?如果还不起,怎么办?
他想了想,说,再找人借,先还上。
我说你这真不适合做生意。
他脸有不悦。
你听我说,假如我账上有50块,欠你100块,那我会和你谈。谈什么呢?我只有50块,你要的话我可以都给你,多的1分没有。但是你也可以选择,拿走25块钱,我保留25块钱,用这剩下的钱去继续产出,后续我把差你的75块钱都能还上。这样你就多收回了50块债务,你愿意选哪种?
他说这不就是债务重组嘛?他又不是不懂。
我说你懂是懂,但那是课本上的,你知道怎么和人谈吗?要不要先卖惨?要不要请人从中间做说客担保?要求多少人情?给多少人送礼低头?真要到了酒桌上,话说几分?
这一切的操作你不懂,我也不懂,谁懂呢?你爸你妈,肯定熟,太熟了,简直基本操作。
但是做父母的,有几个舍得自家的孩子去受低三下四的委屈?去受喝酒喝得胃出血的罪?
他爸听完了这段话,把一满杯2两茅台一口干了,默默地坐着不说话。
过了两天他说他想通了,自己还不成熟,老老实实回去上班。
我说不是你我不聪明,也不是没那个条件,而是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处在我们这个成长背景下的较优解了。你只看见你父母现在的风光无限,你知不知道他们当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像你我,连真正的苦都没见识过,就认为996、起早床、熬夜加班就是最苦的了,可至少那是办公室坐着,冬天冷不着,夏天热不着,每顿还都能按时吃上饭的生活,你有没有试过一个星期不洗澡睡车里、一天不光要开6小时车,还要打起精神和人谈事情的日子?
你口中的重启人生,说得好听,不就是吃不了苦又羡慕人家逍遥,辞个职以创业为借口混日子嘛?我们连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成功呢?
写在最后:
想要重启人生,不一定要靠裸辞创业这样“万一赔本就一辈子难翻身”的“梭哈行为”,寻找一份扎扎实实的副业或者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或许是更好的起始选择。
往期精选:
大多数人的现状:在职场不如意想辞职,可是怕辞职后没有更好的出路
在职业空窗期中,工作能力必须要有所进步吗?单纯的休息可取吗?
国内自由职业者真实现状是什么样子的?
任何促使你精神层面长期抑制/抑郁的东西,都应该尽早远离。
暂时找不到工作时可以做什么?
工作到抑郁,却不敢辞职,究竟该怎么办?
除分享【人物访问】【自由职业】【职业思考】专栏信息外,遇光还提供【个人定制化职业咨询】服务。
遇光spotlight,作为一个预备自由职业者服务机构,我们探索与分享写字楼之外的工作可能性,助你建立标准答案之外的生活方式。
我们将通过一些普遍被认可的工具,以及我们的专业和能力,与你一起从零出发,从你出发,探寻职业道路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并非与市场上常见的职业咨询一样,我们的目的并非只是给你找到一个可以解决生计问题的工作,并不会为了KPI就随便将你与现有的资源强行匹配,我们的服务也将不是直接的专业技能教学,而是希望与你一起将思路打开,重新思考职业,找到属于你的人生热情,并能以之为生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