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上海阿婆捡到黑人男弃婴,节衣缩食供他读大学,现状让人唏嘘


   
 
2000年8月8日,清晨6点,家住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长征村的朱水宝朱阿婆,提着她那拎了几十年的菜篮子,朝菜市场走去。
路边草丛,突然传来“呜……哇……呜……哇……”的哭声。
“是小猫在叫唤吗?”
朱阿婆循声走去,哭声越来越明显。“不对,好像是小孩在哭。”
朱阿婆急得把菜篮子扔了,快步走过去。拨开草丛,一个竹篮出现在眼前。篮子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正哭着,孩子光溜溜的,只在身下垫了块破毯子。阿婆把孩子抱起来,再一看,毯子边上露出一张纸,写了一行字:“出生于2000年8月1日”。
可怜的孩子,仅出生8天,就被狠心的亲人遗弃了。    

朱阿婆一手抱着小宝宝,一手提着篮子,费了好大劲才回到家。回家第一件事是赶紧给小宝宝洗个澡,因为小宝宝浑身都是痱子,而且全身很黑、很脏的样子。
“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妈!都不给孩子洗干净,就把孩子扔了。”
眼神不太好的朱阿婆,一边给孩子洗澡,一边唠叨。可是,从早上7点洗到下午2点,朱阿婆已经给宝宝搓了6遍,还是发现,孩子还是很“脏”,不仅洗不白,而且越来越黑得发亮!
“这孩子,难不成有什么病?”
晚上,朱阿婆的丈夫张大军回来,只看了一眼便说:“老太婆,你从哪儿抱了个非洲黑人小孩过来?”
朱阿婆这才醒悟,原来自己捡到的是一个“黑小囡”。
一开始,朱阿婆的想法是给孩子找亲妈。她每天抱着黑人小宝宝在路边转,想看看孩子的亲妈会不会回心转意。转悠了一个多月,孩子妈妈始终没出现,怎么办?    
家人纷纷反对朱阿婆收养这个孩子,劝她最好还是把他交给福利院。可是,已经养了个把月,朱阿婆舍不得。后来的一天,朱阿婆把全家人叫到一块儿,郑重宣布了她的决定:
“这个娃娃,我当成孙子养了,你们谁都不要阻拦我。”
决定抚养他,当然要给他取个名字,该怎么取才合适呢?
朱阿婆想了很久说:“既然我养他,就让他跟我姓朱。他的生日是8月1日建军节,那就给他一个‘军’字。今年是龙年,再给他一个龙字。”
这个黑人宝宝,他的名字就成为了朱军龙。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转眼,朱军龙长到4岁,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他该上学了。朱阿婆到幼儿园一问,幼儿园的回答却让她被泼了盆冷水:
“阿婆,您家小宝宝没法上幼儿园,他没有上海户口,你也没有收养证。”
怎么办?思来想去,全家人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朱军龙送到福利院,让福利院来解决他的户口问题。
当朱阿婆和丈夫牵着朱军龙来到福利院,已经逐渐懂事的朱军龙,感觉什么事即将发生,怯生生问了一句:
“奶奶、爷爷,你们是不要我了吗?”
说着说着,朱军龙就抽泣起来。看到孩子哭了,朱阿婆的眼角也湿润了。这也让朱军龙更加确认,奶奶和爷爷是真的不要他了,当即放声大哭,上气不接下气,朱阿婆感觉心都要碎了,该怎么办?
不过,福利院院长的回答,反而打消了朱阿婆的念头。由于朱阿龙国籍没法确定,福利院也没法接收他。听到这个消息,朱阿婆反而有点开心,终于不用做决定了。
老两口牵着朱阿龙,兜兜转转换了好几趟公交,坐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家。那种感觉,像是一个丢了的小宝宝失而复得。    

最终,朱阿龙直到2007年才上小学一年级,而且是以借读的形式。
一开始,同学们对于朱阿龙的肤色指指点点,有的同学甚至说:“你一看就不是亲生的。”
朱阿龙委屈地回到家向奶奶倾诉,奶奶安慰他:“你一直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只是比较黑而已。”
朱阿婆一家生活条件并不好,但是,再艰难的时候,朱阿婆都没有想过放弃朱阿龙,给予了他像亲孙子一样的爱。
在朱阿婆一家的努力下,朱阿龙的户籍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浦东新区和北蔡镇等相关部门特事特办,终于,朱阿婆的收养证下来了,朱军龙的户籍也办好了,不再需要借读。
2017年7月1日,朱军龙永生难忘,就在这一天,当地政府给朱阿婆和朱军龙分了一套50平方米的新居,朱军龙终于不再是“黑户”了。
2018年,朱军龙参加了高考,成功考上大学。等到这一天,朱阿婆老泪纵横。孩子考上大学,意味着她的重担,将要交出去了。    
成年后的朱军龙越来越懂事。每当有不熟悉的人问他:“你是哪国人?”
他都会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国。”
还有人问他:“将来你有能力了,会不会去寻找亲生父母呢?”
朱军龙说:“我不会,因为对我而言,亲情,只需要一份就够了。”

谈到未来,朱军龙说:“我的梦想是赚很多的钱,给奶奶换个大别墅,让奶奶告别蜗居的生活。”
读罢朱阿婆和黑人弃婴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在朱阿婆和朱军龙的身上,我们看到,爱,原来真的可以超越血缘、超越国界。
朱阿婆和朱军龙的经历,让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