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机器”张非:4次金榜题名,2次被北大清华除名,后来怎么样?


         
 
北京大学老师将退学通知发到张非手上时,都感到很困惑:
“张非同学,我想知道,一个高考606分的学霸,你是怎么在一年之间,做到7门必修课不及格的?”
这是张非第一次被985大学、而且是被最高学府北大退学。
在中国“高考狂人”中,如果张非谦虚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生于四川广安岳池的张非,人生创造了4战高考、3次考上清华北大、2次被清华北大退学、1次拒绝复旦的辉煌经历,是当之无愧的高考“考神”。
对于多数考生,人生高光时刻就是考上大学那一刻。如果把考上大学当成高光时刻,张非经历了4次。   

从来没有一名考生像张非这样,对高考考场如此眷恋,对大学课堂又如此敷衍。
2002年,张非考上复旦大学。父母欣喜若狂,都准备为他办升学宴了,张非却说:“我不想去,我觉得读复旦没面子。”
父亲愣了:“复旦还不好,你想考啥?莫非你想考北大清华?儿啊,人要知足。”
张非:“我的理想高校是北大。这次是我没发挥好,你再给我一年。”
家人劝来劝去,张非死活不听,最后没办法,只得由他任性。
这一年,张非使出了浑身解数,作为“高四学生”,他比应届生都刻苦,就为争口气。2003年高考放榜,一查分,606,张非自信满满,北大稳了。果然,张非扬眉吐气考入了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张非父母高高兴兴把儿子送入北大,以为等着儿子的是锦绣前程。没想到一年后,他们等来的是儿子的北大劝退通知。在北大,张非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切都是因为游戏。一上大学,张非就像脱缰的野马,很快陷入游戏中了,每天在游戏里攻城略地,完全没心思学习,总以为自己期末前恶补一下就能补回来,平常迟到、早退、逃课、翘课是家常便饭,班上很多同学,直到他退学都还不认识。
张非想错了。北大作为最高学府,课程难度还真不是普通大学能比的。考试的时候他发现,临时抱佛脚根本不管用。一年下来,张非7门功课挂红灯,班级倒数第一。
张非走的时候却很有骨气,他跟同学告别,说了一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父亲气得浑身发抖,但毕竟是自己儿子,又不是三岁小孩,已经十八九岁,打不得骂不得。
父亲想了想,还是好好找儿子谈:“儿子,说说你接下来的打算?是打工,还是做点什么?”
张非的回答让父亲很意外,被北大退学了,他不服气,还是想复读,再考一次。
父亲:“那你准备考哪儿?还是北大?”
张非:“我要考清华。”
父亲:“为什么不考北大?它不是你的理想大学吗?”
张非:“它把我退了,太丢人了。这个面子,我要在清华找回来。”    

高考狂人不是靠吹,而是靠本事。果然,2005年,再战高考的张非,真的出现在了清华大学校园。
这一次高考,他考了703分,比上次多了97分,还成了南充市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了他。
站在清华二校门的那一刻,想起一年前和同学说的那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非笑得很开心。
闹剧再次发生。一年后,张非再次被清华退学,父母简直气疯了。
根源还是在游戏。在家门口上学,有人管着,张非还能安分守己。一到了大学,根本没人管得住他。结果清华读一年下来一算账,学分又不够了。
被北大退学一年后,他在清华这儿找回了面子。又过了一年,清华没给他脸。谁让他好了伤疤忘了疼?   
如果是别人可能就放弃了,觉得自己不是上大学的料。可是张非这位爷,他又说服了父母,同意自己再战一年。
北大和清华都念过了,也退过了,这一次,张非会选哪所大学呢?张非思来想去:“我还要考清华。”
“这次你不怕丢脸吗?”父亲问他。
“脸在哪儿丢的,就在哪儿找回来。”张非还是那个张非,哪怕丢人丢到了最高学府、最强大学,他还是自信满满。不过,张非还是想了个招,他改了个名字,叫“张空谷。”
2007年,张非第四次征战高考,又考上清华了。这一次虽然不是高考状元,但他考了677分,南充理科第二名。清华还是没能甩掉张非这个“高考机器”。   

被两次退学的张非痛定思痛,终于老实了。为了监督她,母亲专门陪读。这一次,张非从清华顺利毕业。
虽然是高考天才,毕竟之前大把时间都花在反复备战高考上。真正从大学毕业后,张非反而很久都找不到定位。他只是考试机器,却不知如何做好人生算法。
后来张非的多个工作都不如意,他就回老家考了个事业编,当上了小职员。
有人认为,张非很励志,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
也有人说,北大清华录取名额一个省每年就几十个,张非不珍惜,浪费一次又一次,简直是暴殄天物,清华就不该再次录取他。
不管怎么说,一代“高考狂人”,就这样消失于江湖,再也没有他的传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