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高考状元李泰伯703分被11所美国名校拒绝,入选高分低能案例,后来怎样了


2010年,北京少年李泰伯遭遇了他人生的冰火两重天。
当年高考,他以703分的高分,成为了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
同样是在2010年,李泰伯申请11所美国名校,无一例外惨遭拒绝,成为了“高分低能”的典型,被口诛笔伐,还被编入了“高考状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
李泰伯名字中的“泰伯”,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从小他就被父母寄以厚望,而他也不负众望。
18岁之前,李泰伯被称为“少年神童”。
高一到高三,李泰伯连续3年参加全国数学奥利匹克竞赛,在强手如云的竞争中一路披荆斩棘、全面开挂,连续3年夺得头筹,拿下了奥赛全国一等奖。
面对这个奥赛“三连冠”的香饽饽,众多名校虎视眈眈,其中,就包括中国最顶尖学府——北大和清华的数学系,都主动伸出橄榄枝。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泰伯通通拒绝了。
还在读中学,李泰伯就成为了学生会主席。他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开创了一门选修课,取名《模拟联合国》。
在选修课中,李泰伯是什么身份呢?他是联合国主席,又代表成员国,梦想是改变世界。
可想而知,李泰伯对于国内高校怎么会看得上?就连北大清华,都入不了他的法眼。高二下学期,他就已经作了决定:出国留学。   
李泰伯信心百倍,相信自己一定能征服全球名校。他没注意的一点是,高二下学期才准备出国已经太迟了,其他申请出国的同学,至少一年前就开始筹备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李泰伯申请的学校有哪些呢?哈佛、耶鲁……都是全美20强大学。不仅如此,李泰伯只愿意申请这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完全不考虑自费。李泰伯觉得,自己配得上它们,去读是给它们长脸。

很快,2010年高考来了,成绩揭榜,李泰伯考了703分,成为北京理科第一人。
北大第一时间发来“贺信”,李泰伯拒收。
父母劝他三思而行,他仍然坚持报考美国11所世界名校,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个中国“考霸”,被11所美国名校一致拒绝。一时间,各种批评纷至沓来:
“高考废物。”
“果然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只会应试的考试机器。”
“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在了18岁少年的心。   
一次失败,全盘否定。过去的李泰伯,被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夸特夸,突然之间人设崩塌。现在,很多人认为他之前当学生会主席,参加“模拟联合国”选修课,都是在“混简历”。
还有人更刻薄,将李泰伯编入“高考状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李泰伯,似乎已经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了。
那个夏天的遭遇,直到14年后,对于李泰伯而言仍然是噩梦。
正因为如此,哪怕去不了美国,李泰伯也毅然决然地,放弃内地所有高校,他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就读该校工程与工商管理双学位。
港大给了李泰伯4年64万港币的奖学金。
10年后,又一名高考状元白湘菱,没考上清华北大,也来到了香港大学。物价上涨,港大给了她百万奖学金。

然而,现在复盘,当初外界对李泰伯的质疑与否定,真的公平吗?
他的很多同学纷纷为他鸣不平:他之所以申请11所名校失败,首先在于他的准备时间太短,要求又太高,换其他的高考状元申请,也不一定能拿下。   
实际上,在港大读书期间,李泰伯又向美国麻省理工发出申请,麻省理工直接邀请他转学,不到1个月,他就完成了申请材料。
这一次,麻省理工给他全额奖学金,他读的专业还是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全美最好。
除了麻省理工,后来,李泰伯还申请去英国剑桥大学交流1年,也是一次就成功了。
正是在剑桥,李泰伯第一次穿上白大褂,萌发了对“全球健康”的兴趣,开始准备投入到一场长达8年的医学训练,这一次,他做了一个比当初更疯狂的选择:同时向17所世界名校发出申请。
结果又一次刷屏:17所世界名校,半数给他发放了录取通知书,其中就包括:哈佛、宾大、哥伦比亚大学,也包括他最想读的霍普金斯大学。
当年那些让他吃了闭门羹的世界名校,纷纷对他敞开了大门。这个中国人,靠硬实力征服了美国名校,完成了逆袭。
李泰伯,根本就不是一个失败者。他用8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真的配得上这些世界名校。

2018年,26岁的李泰伯,已经在国际顶刊《自然》发表了他的第2篇文章,谁还敢说,他是“高分低能”?   
后来的李泰伯,选择攻读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这个项目,一年在全美录取的学生就10个。
回顾李泰伯的人生,最可贵的,就是他有一颗强大的心。
当年,李泰伯“不幸”入选“高考状元高分低能案例”,他没有被这个标签打倒,而是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他找到了方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让那些批评者被狠狠打脸。
时至今日,“高分低能”这个标签早已不属于李泰伯,32岁的李泰伯,他的人生实现了完美逆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