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和黎明版本的孟小冬、梅兰芳
这篇讲梅兰芳,因为是给纸媒用,有规定字数,所以有点长……贴出来,有兴趣的同学看 :)
文|浅水芳邻
1,
爱情让人迷恋。
初见,一见钟情;发誓,一言九鼎;相爱,一往情深;受阻,一意孤行;分手,一刀两断。
这个“一”字,飒飒生风,带着种不容置疑的味道。它讲,一个人在面对爱情时,可以有着怎样的决心和决断,且如何坚定地执行。当然,他也要为这个决定,承担所有的后果。
比如王明华,比如福芝芳,比如孟小冬。
她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身边说不尽的三个女人,个个明艳动人,个个杀伐决断,个个都有一股狠劲儿。她们的名字与梅兰芳紧密相联,但她们本身的光彩,也如命运之刃的闪光,或冷、或暖、或凉。
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如果你从林徽因“太太的客厅”走出来,一直走到北总部胡同的北口,就会看到一条东西向的无量大人胡同。梅兰芳的缀玉轩,就座落于此。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0岁登台。5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开创的“梅派”将中国京剧推向巅峰。他是“四大名旦”之首,在美国访问演出时,纽约《世界报》评论道:“梅兰芳是我们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
年轻时的梅兰芳
他的情感经历,正暗合了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起承转合。
1910年,16岁的梅兰芳与梨园女子王明华成婚,夫妻恩爱。可惜好景不长,王明华遭遇儿女夭折和不能生育的双重打击。
1921年,为延续家族血脉,梅兰芳续娶第二位妻子福芝芳。
1926年,梅兰芳遇见“须生冬皇”孟小冬。两人舞台得遇,棋逢对手,互生爱慕。
1927年,梅兰芳迎娶孟小冬,遭到福芝芳强烈反对。一场感情拉锯战,持续六年。
1933年,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三天《孟小冬紧要启示》,孟小冬宣布与梅兰芳解除婚姻关系。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再无一字一语。
三个女子,三种不同的命运走向。看得到的结局下,掩藏着她们看不到的繁华、幸福、眼泪、悲伤。
从现存的老照片看,她们都是美人。王明华安静文雅,福芝芳面若满月,孟小冬钟灵毓秀。她们都出自梨园,长期的表演训练,形成她们独特的风度与神韵。她们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性格,手起刀落间,把自己置身于舞台、爱情,或遗忘里。
梅兰芳当然是爱她们的。这份爱,掺杂着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俗世与内心的掂量。
无论是百年前,还是百年后,他的爱情故事,都如远远舞台上的一出戏曲,晕染着色彩,迷朦着灯光。
2,
18岁的王明华嫁到梅家时,梅兰芳并未走红。他正处于关键的变声期,沉浸在母亲病逝的悲痛和前途未卜的忧虑里。还好,一切顺利,婚后第二年,他参加京剧演员评选活动,摘得第三名探花。
演艺生涯从此似星火燎原,一天比一天红火。
1913年,从上海成功演出返回北京后,梅兰芳下定决心要革新戏曲,他说:“我不愿意还是站在这个旧的圈子里边不动,再受它的拘束,我要在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找发展。”
他天生为京剧而生,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的周围,慢慢聚集了一批被称作“梅党”的人。他们是一群高端铁杆粉丝,其社会地位和学识修养,均不可小觑。他们有总策划、有股东、有秘书,成为梅兰芳艺术事业的坚定后盾。他们为梅兰芳筹集资金,规划演出;为他编撰剧本,创新舞台,甚至对他的婚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爱情悲剧,梅党的反对,多少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梅兰芳和王明华,宛如神仙眷侣,夫唱妇随。聪慧的王明华,一边勤劳持家,一边协助打理丈夫的事业。
梅兰芳给京剧加入许多新鲜元素,比如添加舞蹈,使用舞台追光,借鉴古典绘画提升视觉审美。在这个过程中,王明华的才华被大大挖掘出来。
她是一个天生的造型艺术设计师。无论是化妆、发型还是服装,她均眼光独到,心思巧妙。在她的打理下,梅兰芳舞台扮相越来越俊美出众。
“梅派”大红之后,能干的王明华成为丈夫的左右手。事业上,她是舞美设计和演出总控;家里,她是仪态万方的梅府女主人。梅兰芳对她赞叹不已,夫妻二人形影不离,外加一对儿女,她生活在幸福的巅峰。
王明华,极具才华的“舞美设计师”,曾经仪态万方的梅府女主人
梅兰芳成为王明华幸福生活的绝对中心,为了他鬓角的一朵绢花,她都亲自去作坊定制。她的骨子里,也有傲气和锐气。为了避免“演艺界”莺莺燕燕的干扰,她每场演出必亲自跟随,并一手包揽了丈夫的后台化妆事宜。老规矩里,女子不能进后台,她就女扮男装,将陈腐规矩一举打破。
本来,她会一直幸福下去。
可惜,也许是站在巅峰太久,她的心里注入了太多兴奋、眩晕,或恐慌。为了能长期跟随照顾丈夫,她不顾所有人反对,做了绝育手术。
命运的刀刃,隐隐闪出无情的寒光。
如果在今天,这件事不会成为一个女人的转折点,可她生活在百年前的中国。噩运的魔掌很快伸出,一对可爱的儿女,在寻麻疹中双双夭折。夫妻两人悲痛欲绝,梅兰芳作为两房独子,不得不面临梅家血脉的难题。
王明华的娘家,曾建议他们收养侄子王少楼。梅兰芳思忖过,犹豫过,但千百年的宗族观念,终究是他无法越过的坎。自己还不到三十岁,京剧世家最讲究血脉传承,怎可轻易掐灭?
识大体的王明华,最终同意了丈夫迎娶福芝芳。这个在戏馆唱戏的女孩,经过了“梅党”的亲自挑选和认可。
新人很快进门,除了表现原配风度和姐妹情深,王明华还能怎么样呢?
刻骨的抑郁和悔恨,吞噬了她的健康。她不思饮食,精神萎顿,很快卧床不起。丈夫依然是体贴的,新人是敬重自己的,刚出生的婴儿,立刻抱过来给她过目。她一针一线,为孩子亲手缝制了一顶小帽子。
无法想象骄傲的她,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一夜之间,子女、丈夫、家庭,甚至事业,都被命运反手一击,荡然无存。
在犯上严重的肺结核之后,她选择离开家,离开北京,离开这个伤心地。她说:“不要因为我,传染了梅郎和孩子们。”
1929年,37岁的她在护士陪伴下,病逝于天津。梅兰芳亲自挑选墓地,厚葬了她。王明华的故事,就此消隐。
值得一提的是,对她,福芝芳始终心存敬重。因为命运对一方是残酷,对另一方则是侥幸。福芝芳知道,她所有的幸福,都来源于另一个人的一场人生意外。
王明华用错了她的“狠”,她不顾后路,对他人全盘付出。最终,退无可退。
这世上,从来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更别说爱情。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预估最坏的结果,并确保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否则,请不要在刀刃上舞蹈。
3,
在这个带着点悲剧色彩的底子上,福芝芳决定,要牢牢守护好自己的幸福。
嫁给梅兰芳之后,她终止了舞台表演,全身心投入家庭。她的聪慧决断,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首先,当然是众多子女傍身,共生育了7个孩子;
其次,有计划地提升自己。她坚持学习,数年不断,从只看得懂简单书信,到能品鉴剧本提出见解;
第三,修炼情商。她通透人情世故,不仅在梅派内部融洽感情,对外社交也颇为大方,各流派扮戏的演员和师傅,看到她都会拱手尊称一声“梅大奶奶。”
对她,梅兰芳从欣慰,到欣赏。她得到“梅党”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丈夫真心实意的爱。
第二任妻子福芝芳,京剧世家的血脉传承很重要
如果没有孟小冬,她会一直是温柔和气的“梅大奶奶”。可6年后,一旦婚姻保卫战打响,她立刻亮出锐利刀刃的一面,锋利无比。
与孟小冬相爱,对梅兰芳来说就像热爱京剧一样,是一件天生注定、来不及思考的事情。
14岁时,孟小冬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名角同台,毫不逊色。她的出现惊艳了整个戏曲界,评论称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
首次相遇时,梅兰芳32岁,已是梨园泰斗级别。19岁的孟小冬与他同台演出《游龙戏凤》,不露胆怯,潇洒倜傥。她演正德皇帝,他演李凤姐,高手对决,精彩迭出,台下观众喝彩不断。
类似现在呼声很高的荧屏Couple,梅迷和孟迷,都希望偶像真的“在一起”。“梅党”的齐如山等关键人物,也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儿”。最后,彼此倾慕的两个人,就真的在一起了。
1927年春,经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正式迎娶孟小冬。
这是一场人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名角儿”婚事。观众要的是热闹和好看,当事人的烦扰,没人想去知道。
婚前,他们特意去天津井上医院见病重的王明华。王明华当场将一只戒指送给孟小冬,以示认可。弥留之际的她,当然无所谓了,世间纷扰,已如前世。
可福芝芳不同,这是她的现世。
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她不容许被破坏。
余派传人,“一代冬皇”孟小冬
她拒绝承认孟小冬,不许她踏入梅宅一步。她并没有在梅兰芳面前质问和吵闹,这个从戏馆唱戏,一步步变成“梅大奶奶”的女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是最好。她继续操持着整个家庭的里里外外,孟小冬对于她,是个透明人。
她用这种沉着和无视的态度,向丈夫宣告自己的决心。
4,
梅兰芳陷入两难境地,生活的纠葛,比剧本复杂百倍。
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扮演的角色程蝶衣,在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身”的反复唱练中,角色心理,最终与现实性格重合。梅兰芳出身旦角世家,舞台艺术的浸染,同样造就了他的柔弱温和、谦逊有礼。他是舞台上游刃有余的“伶界大王”,面对现实感情,却少了份果敢,多了些迷茫。
福芝芳并未做错什么,她当然是无辜的。孟小冬让他心动和倾慕,他也没有力量抵抗这场命定的爱。
单个人都有理由,三个人却成错误。
一场情感博弈,他们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
孟小冬是爱梅兰芳的。嫁给他之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她,情愿暂别舞台,没有名分,屈身外室。最初,他们过得很快乐。梅兰芳与她临窗习字,推敲剧本,手把手教她画梅兰竹菊。可时间一长,孟小冬不想再“囿于闺房和爱”,她提出重返舞台,梅兰芳却不同意。
他说:“朋友会笑我,连自己的太太也养不活。”
这句话没什么好指责的,梅兰芳不是思想先锋。他骨子里,一直恪守着许多传统的东西,好的或“坏”的。他超越不了自己的时代。
就在这时,一场枪击案,又给他们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1927年底,一个疯狂的“孟迷”来到缀玉轩,混乱中打死了一位客人。流言四起中,心有余悸的梅兰芳很长时间疏远了孟小冬,一度避居上海。
在爱情、事业和安全的权衡中,男人们的选择大多没有悬念。
年轻气盛的孟小冬,哪受得了这种冷落。一气之下,她不顾梅兰芳的反对,独自去到天津,复出舞台。她连演十几天,轰动当地,被各路报纸捧为“冬皇”。
须生冬皇
梅兰芳第一次见识到孟小冬的气性。但说到底,孟小冬此刻所有的患得患失,不过是因为还爱着他。不是有一句话吗,当一个女生再也不跟你吵,不跟你闹的时候,就是你失去她的时候。
而福芝芳的厉害之处,是把小女生们大吵大闹的那一套,化作策略和行动。
这场婚姻保卫战,她战略上是铁腕的,战术上是柔情的。
她长年的贤惠和付出,在家庭内外和朋友圈里,都得到了圆融的渗透。丈夫感念她,舆论同情她,对梅兰芳有巨大影响力的梅党,在最后也作出了“弃孟保福”的结论。
与孟小冬的几次正面交锋,她也是步步为营,毫不退让。
1930年,梅兰芳计划出访美国,准备带孟小冬一同前往,小礼物上也印好了孟小冬的舞台肖像。福芝芳如何应对呢?已怀有身孕的她,毅然实行堕胎手术,表示自己才是应该随行的正牌“梅夫人”。梅兰芳左右为难,最后谁都没带,独自去了美国。
伤身、伤心、伤神,可谓三败俱伤。
最著名的一次较量,是在梅兰芳伯母的葬礼上。按旧时规矩,梅兰芳所有妻房都应出现。孟小冬剪了短发,别上白花,天真地奔往梅府吊唁。可是她被梅府的人,拦在了门外。
福芝芳坚决不准孟小冬踏进府门一步,面对求情的丈夫,她寸步不让,厉声说:“只要她进来,我拿所有孩子还有肚里的一个,跟她拼了。”
梅兰芳只好走出来,对孤身一人、手足无措的爱人说:“你先回去吧。”
当时,来往吊唁的人群在梅府不断出入。而孟小冬,竟然连这个门槛,都无法迈进一步。她不在乎周围人的眼神和其他人的羞辱,只是梅兰芳轻轻的一句话,让她在一瞬间,明白了心灰意冷的感觉。
这一天,击垮了她所有的坚持和骄傲。那么,一切结束吧。
爱情坍塌之后,她反而冷静下来。曾经的爱,在生活的摧折和消磨中,走到尽头。1933年,她拒绝梅兰芳的苦苦挽留,在《大公报》连发三天启示,单方面宣布分手。一个真实决然的孟小冬,再次显现。
也许一开始,性格的错位,就注定他们的爱将以失败收场。也许一开始,选择福芝芳,就是梅兰芳心底的答案。
福芝芳是春天的温暖,秋天的醇熟。她为他带来可爱的子女,稳定的家庭,事业的后盾;孟小冬则是夏天的耀眼,寒冬的凛冽,她有着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梦想。
答案,早已写在故事的开头。
5,
福芝芳赢得了家庭,孟小冬赢得了自己。
福芝芳与梅兰芳,从此相伴到老。他们在合影中总是依偎而笑,细微的身体语言中,透着恩爱与幸福。
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再次全情投入表演。长达数年的执着,她终于被余叔岩收为关门弟子。求师途中,她曾对余叔岩说:“您再不收我为徒,我就要自杀了。”
还是那般铁骨铮铮,只不过,这次的劲儿,用在了自己身上。
后来,她成为赫赫有名的“须生冬皇”,嫁给了对她一往情深,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她一生都没离开戏剧,晚年在香港教授弟子,挑选标准极为严格。
他们各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孟小冬最后嫁给了杜月笙,她和梅兰芳一样,是戏曲界的经典
1947年,上海曾举办京剧义演,盛况空前。孟小冬以一曲《搜孤救孤》震惊四座,被誉为“广陵绝响”。整整10天演出,她与梅兰芳连照面也没打过。
旧情既断,不必回首。
不必回首第一次见到他,少女充满仰慕之情,只是轻轻叫了声“梅先生”。
不必回首她上台表演时,梅兰芳全程伫立在化妆室,被她的唱腔狠狠击中。
不必回首新婚燕尔,梅兰芳用手指在墙上瞎比划,孟小冬问:“你在那里做什么啊?”梅兰芳答:“我在这里作鹅影呢。”
他们爱过,也错过。
还好,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情之外的选择。
爱情之外的选择有哪些呢?也许是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也许是一段激情肆意的生命,也许是一个执着要去实现的梦想,也许,是另一份爱。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位女子,三种选择。
王明华选择了爱人,但她在错误的时代里孤注一掷,结果只能愿赌服输。
福芝芳选择了婚姻,她收放自如,对外凌厉对内柔和,牢牢把握家庭幸福。
孟小冬选择了自己,她懂得及时放弃,不忘初心,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她们都是勇敢的,可钦佩的,也都是真实和有瑕疵的。爱是人生中很美的一件事,但不是全部的事。当你在一份爱情中感到沉重和拖拽时,记住,你还有爱情之外的选择和天空。
the end
往期文章
▼
小情诗 | 亲爱的,你看松鼠也同意
平静时有诗歌,口渴时有清水
原创|文艺|故事|小情歌,长按关注
苹果宝宝专用,长按即可赞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