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爷钓鱼一杆钓上“18亿”,青铜乌龟背负铭文,竟揭开了纣王另一副面孔



3000年前,一位在河边垂钓的姜老头用一枚直钩消解了商纣王的气运,3000年后,一位在河边垂钓老头却用一只“青铜乌龟”,揭开了纣王的“真面目”,解开了人们对这位昏君的误会。

 2003年,一位河南老农在河边垂钓,没想到鱼没钓到,反倒钓到了一只背插4支箭的“青铜龟”。经专家鉴定后,这乌龟竟然是价值18亿的国宝,不仅如此,这乌龟还背负着关于纣王的一个真相。
说起纣王这位商朝的亡国之君,人们都不陌生,毕竟在《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演绎下,纣王成了荒淫无度暴君的代名词,特别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纣王不仅残暴凶狠,奢靡腐化,还是只会泡在酒池肉林中喊“美人”“爱妃”的窝囊废。

但这只青铜乌龟,却告诉人们纣王拥有另一幅摸样。
这只青铜乌龟虽是死物,但青幽幽栩栩如生,呈现爬行状态,伸头,尾巴左偏,四足外露,爪下各有一方钮作为支撑足。这乌龟颈侧及盖上插有四箭:左肩部1支,背甲左部2支、右后部1支,皆为箭射入鼋体后露出的箭羽部分。
经过仔细分辨,这其实不是乌龟,而是一只“青铜鼋”,《说文解字》中记载:“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鼋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的可以长到约2米,鼋性情凶猛、实力强悍。在唐朝《宣宝志》中甚至有记载,宣州江中曾经有鼋上岸与猛虎搏斗,由此说它是“水中蛟龙”也不为过。
而这只象征着凶兽的青铜鼋背壳上竟然插着四支箭!是什么人有如此的神力与箭法呢?

青铜鼋背后的铭文告诉人们答案: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
再翻译就是,商王狩猎在洹水一带,看到水中的鼋后,商纣王射一箭,作册般辅佐再射三箭,最终捕获了鼋。纣王觉得这件事非常光彩,便把鼋赏赐给作册般。为了记录这件事,但作册般苦于没有在鼋身上找到足够坚固的骨材,所以重新铸造了青铜鼋将商王的高超射艺记录下来,让商王的英明神武流芳百世。
不仅完整记录了商王一个英武故事,这只青铜鼋上的“作册般”还将商王的范围圈定在了商纣王身上。“作册般”指代的是人名与职务,“作册”是一种文官,大致相当于后世给君主起草的命令的内阁官员,般是人名。“作册般”这个人也出现在其他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作册般甗”等器物的铭文中。

作册般甗的铭文记载商代晚期(帝乙、帝辛时期)征夷方擒获人方首领无婺,将无婺大卸八块后祭祀祖先。商王在这次祭祀中赏赐了钱贝给作册般,作册般用这些钱制作了一个青铜甗,纪念自己的父亲。
而根据帝乙、帝辛两位帝王的人设,有射鼋的英武表现的猛男健将应该就是商纣王,也就是帝辛了。

这一次射鼋,还帮人们看到了纣王在“泡吧吃肉”喊爱妃之外的的真正日常生活。要知道,这一次射猎可不是偶尔“赶上了”,而是一次射礼。作为传统礼制的一种,射礼规定非常严格,能够参与比试的人也都是训练有素的贵族与精英。而与精英们一起策马射猎,这才是纣王的日常生活吧。
这样的纣王形象,让人不禁想到了荀子对纣王的描述:“长巨姣美,筋力超劲”,而司马迁则描绘了纣王的性格,那就是“资辨捷疾”。可以说正史里的纣王是一个天资聪颖、恃才傲物、有勇有谋、有口才且力大无穷的人间帝王。

而最近正在热映的电影《封神·朝歌风云》中,延续了这样的帝王形象,在这部电影中,最令人惊喜的莫属能力与野心俱强的纣王与一心报恩的“哈基米”妲己。
初代国民偶像费翔扮演的纣王英俊健硕、战斗力爆表、充满了野心与欲望,虽然有些英文腔,但却是一位PUA大师,他充满野心、暴戾到六亲不认却都是为了自己对权力的追求而服务。

这样的一位帝王,让我们领略到殷寿作为一位政治家与统治者的权谋手腕与欲望,也能深入思考个人在权力之下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电影中,商朝亡国不再因为“红颜祸水”,而在与难填的欲壑。这样的解刨,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判断。

但这种演绎,只是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吗?
其实并不是。
在正史上,商纣王是这样的。他姓子,名帝辛。而“纣”是周武王强行加给他的一个“恶谥”。实际上,纣王对中国发展做出来不小的贡献:他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功绩。商朝疆域的扩展,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可以说,他为古代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的先驱者。

对于这一位商末帝王,在古籍《尚书》中如此记录他的恶行:《泰誓》中记载:“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
翻译过来就是,殷王纣竟听任妇人之言,以致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疏远他的亲族弟兄,又抛弃了他祖先传下的雅乐曲,竟谱制淫荡之声,扰乱雅正的音乐,去讨女人的欢心。
另外一篇《牧誓》中这样说:“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就是说,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

一般来说,檄文这种东西必然是将讨伐对象无限贬低,骂个狗血淋头的,但纣王的罪名远远达不到后世所不齿的那般酒池肉林、炮烙酷刑。而且与成汤对夏桀的指控“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译: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的人民)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而且,根据考证,纣王不用贵戚旧臣,是以纣王兄长微子启为首的反对派因丧权失势而强加于纣王头上的,而所谓听信妇言,其实是商朝女性活跃,纣王妻妲己可能是与武丁时代的女帅妇好一样的杰出人物。而不留心祭祀也站不住脚,毕竟出土卜辞证明,帝乙,帝辛时期的祀典最为完备……

可惜,经过诸子百家、经学家、文学家,再到明代《封神演义》,万般恶行被加诸纣王身上,纣王最终被人们脑补成为一代沉迷于酒色的暴君。
但不得不说,《封神·朝歌风云》中的纣王,让我们对这位帝王的真实形象,有了更加一探究竟的欲望。单是这一点,这部电影就有功。
图片来自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