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80多年前,日军秘密拍摄中国大连,滨城风貌让人惊叹


大连,是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有“浪漫之都”的美誉,其城市品牌价值约1000亿元。
大连,别称滨城。这里钟灵毓秀、历史悠久。下面分享一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连老照片(黑白照片后期AI上色),内容包括大连的街景、知名建筑和风土人情,真实再现了90多年前大连的独特风貌。

这座十分漂亮的广场,就是著名的大连中山广场。该照片拍摄于1929年。
中山广场的外观呈圆形辐射状,这种设计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广场四周分布有一些欧式建筑,大多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建筑风格有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等。

位于中山广场边上的这座建筑,是大连市政府大楼。也是欧式建筑,有着高高的方形尖顶塔楼,地上四层,半地下室,砖混结构。
市政府大楼始建于1917年,和风欧美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日本侵占时期为大连役所。现为大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照片中这座桥叫常盘桥,位于西青泥洼河上,修建于1907年。现为青泥洼桥,位于商业步行街和青泥洼街处。
1922年,常盘桥的桥面进行了加宽,桥长11米,宽度达到了17米。桥两侧分别建了护栏和四座装饰柱子,柱子顶端立有铁艺仙鹤。照片拍摄于1927年。

这座建筑是大连宾馆,位于大连中山广场南侧,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照片拍摄于1924年。
大连宾馆原名大和旅馆,始建于1909年。属巴洛克风格建筑,建筑面积11376平方米,内部高大宽敞,门厅及大厅装饰风格华丽。被列为大连市首批重点保护建筑。

这是一条繁华的街道,道路笔直,两侧的建筑为欧式。马车和黄包车不断从路上驶过。
天津街历史悠久,始建于1909年,原来叫浪速町,位于大连繁华的商业区。这条街可以说是大连商业发祥地。

这座建筑是当时的大连警察署,也位于中山广场附近。这是一座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中央高耸尖塔,很是醒目。
该建筑建于1908年,建成后作为大连民政署办公地。1926年,成为大连市警察署办公地。

一艘大型客船,正停靠在大连港口。从垂下的悬梯看,船上的旅客正在下船。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到了1903年,大连港与东北铁路全线连接。照片拍摄于1924年。

1931年,站在海洋岛最高处俯瞰全岛。岛上有大片的农田,房屋和树木点缀其间。
海洋岛,是长山群岛外岛最远的一个海岛。该岛位置独特,被称为"黄海前哨",还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这条小街,位于青泥洼桥以西的小土岗上,俗称小岗子街。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
沙俄时期,将这里划为中国人聚居地。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中国百姓的主要生活区域、华商聚集地,十分繁华。

这座建筑,是大连的邮政局大楼,位于中山广场一侧。照片拍摄于1929年。
该建筑始建于1917年,当时称“关东递信局”。地上三层,半地下室,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1955年为大连邮电局。现为大连邮政局。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西岗子,这条街上住的都是中国人。因为是冬天,人们都穿着棉衣。
当时正值正月十五,这两个街边摊正在现场制作和出售元宵。看到有人照相,摊主和一个孩子好奇地望着镜头。照片拍摄于1933年。

这是位于大连城子坦镇西北方向,巍霸山上的吴姑寺(又称清泉寺)。寺庙规模不小,坐落在青山之中。
该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经过历代多次修缮,至今仍保存完好,实属难得。照片拍摄于1933年。

照片中这座桥,叫日本桥。位于今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街与上海路交汇处。桥上有卡车和行人。
该桥始建于1907年,桥长97米、宽22米。桥有三孔,是大连最早的跨线桥。1945年,抗战胜利后,日本桥改名为胜利桥,并拆除了桥上的灯柱。

这是1930年的大连老虎滩。远处,水天一色。近处,有很多房舍,犹如一幅画。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个小渔村。为了救美人鱼,石槽与白虎星大战恶虎。恶虎被斩,虎头落入水中变成半拉山,虎牙变成虎牙礁。石槽与恶虎相斗的地方便叫做老虎滩。

这是位于大连寺儿沟海岸沿线处的一座山崖上,在山崖之上有一个小村落。山崖怪石嶙峋,上面的房屋根据地形修建,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照片拍摄于1930年。

码头上又两名装卸工,他们正从车上往下卸豆粕。这些圆形的大饼一样的东西就是粕。
码头上的装卸工十分辛苦,干的是重体力活,他们两个人要把这一整车豆粕全部卸完。照片拍摄于1925年。

这张照片是大连港全貌,宽敞的码头伸入海中,码头上停着几艘大型轮船,烟囱里冒着黑烟。
从照片中看,港口上一片繁忙的景象。还能看到火车铁轨。当年,大连港与东北铁路全线连接,增加了港口货物的吞吐量。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海洋岛附近一处港湾。背后的山,就是海洋岛。
两名船工在忙碌之后,坐在小船上休息。照片拍摄于1942年。

这是大连地区的一家酿酒手工作坊。酿酒工人正在把酿好的酒装进大酒坛里。美酒飘香,男子脸上充满了喜悦。
看这座酒坊的陈设,有些年头了,不难看出这应该是一个老字号酿酒作坊。照片拍摄于1937年。

这是一个富有北方特色的小村落,房子比较密集,有砖瓦结构的,也有简易的木板房。村口有人在晒太阳。
这个村子,位于大连东南端的寺儿沟,房屋错落有致。照片拍摄于1924年。

这里是大连靠海的一片盐田,位于大连普兰店貔子窝(今为皮口)附近。照片拍摄于1937年。
照片中那个简易装置是风车,风力带动风车旋转,就能把海水带进盐田。两条窄铁轨,可能是供车辆运输成品盐。

1925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大连港结了厚厚的冰,厚实的冰层使海上的船舶无法靠岸。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靠人拉着平板车装卸驳运货物。冰面打滑,还得有人在平板车后面推着才能走。

这是大连中央公园里的虎溪桥。小溪蜿蜒曲折,水平如镜,白色的石桥具有欧式风格。小桥掩映在绿树丛中,别有一番风味。
看到二三十年代大连的老照片,真是让人感慨万千。短短几十年光景,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大连,山清水秀、经济繁荣。更是浪漫之都、北方明珠、国际花园城市。我们相信,大连的明天会更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