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其价值日益凸显。由此催生了数据资产评估与管理的需求。作为评估数据资产价值的主要方法之一,收益法备受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实践。本文将重点分析收益法在数据资产评估中的适用情况、具体操作步骤、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与其他评估方法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加以解析说明,最后探讨了收益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应用思路,以期为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和操作指引。
一、收益法在数据资产中的应用
收益法的核心本质,是根据被评估资产的预期获利能力及风险程度,选取适当的资本化率或折现率,将该资产在其剩余收益期限内所能产生的预期收益折算为现值,作为确定其评估价值的依据。因此,收益法最为常用于评估那些能够持续或在一段时期内产生收益的收益性资产。
对于收益型数据资产,收益法无疑是最为重要和适用的评估方法。这类数据资产如通过采集、整合、加工、分析、应用、服务、交易、授权使用许可等模式持续或周期性获取收益,未来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营收益或收入,符合运用收益法评估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
1.数据产品及服务:指以商品或服务形式提供并直接获取收益的数据资产,如专业数据报告、行业数据库、数据分析咨询服务等。
2.数据资源许可使用权:包括数据资产使用授权许可、技术转让许可及相关知识产权等,通过出售或许可获取相应使用费用。
3.数据衍生业务:如利用数据资源为客户提供精准营销服务、定制化数据构建及分析等,获取相关收入。
4.数据交易平台:为数据资产所有者和需求方搭建数据交易市场,并依托交易量获取手续费或佣金分成等收益。
以上都属于收益型数据资产,收益法作为其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运用广泛且合理适宜。
而对于非收益型数据资产,主要指企业内部管理使用、辅助生产运营的数据资源,其自身并不直接创造收益,不太符合使用收益法评估的条件。这部分数据资产往往需要采用成本法或市场法等其他方法确定其价值。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结合收益法对辅助作用带来的收益贡献进行考量。
二、收益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的区别
除收益法外,数据资产评估中常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成本法和市场法。三种评估方法在价值理念和重点侧重上存在一定区别:
1. 成本法
成本法是从资产的缔造或重置角度去核算其价值的方法。它旨在反映构建当前条件下一个全新状态的同等数据资产需要投入的全部成本费用。因此,成本法更多被用于评估那些难以查找到可比市场价格或预期收益难以可靠测算的数据资产,特别是非收益型数据资产。
总的来说,采用成本法对数据资产定价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产的认定是否准确、成本核算是否完整且符合现行标准。在很多情况下,简单的成本法难以充分体现数据资产的真正价值。
2. 市场法
市场法是从同类或类似数据资产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交易价格出发,并通过加以必要的修正调整来确定待评估数据资产的合理价值。这种基于市场实际交易案例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主观判断的影响。
但市场法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可以获取到足量可靠交易案例信息的活跃市场。而现实情况往往是,由于数据资产的专有性、异质性以及市场交易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可比交易案例数量有限且差异较大,这增加了客观比较和调整的难度。
3. 收益法
收益法是从未来收益的角度出发,评估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或投资价值。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它实际上是以一种资本化的思维对待数据资产,重点关注资产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在于经济利益的创造。
收益法看重的是数据资产在未来的预期获利能力以及面临的经营风险水平,并非简单套用一成不变的成本或价格因素。相比较而言,收益法方法更契合数据资产所体现的价值内涵,也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但同时也对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
三种评估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在实践中需根据具体被评估对象的特性以及获取信息的完整性,选择最合适的单一方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运用。
三、收益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运用收益法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1.预计未来现金流入
预测和估算未来一定期限内被评估数据资产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是整个收益法评估操作的基石。由于这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需要做大量调研和分析工作。
预测过程中需要考虑影响数据资产未来现金流入的诸多内外部因素,如市场供需状况、行业发展趋势、数据应用范围、变现模式、利润率水平、同行业表现等,并综合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预测方法。具体的预测方法将在后文详细阐述。
2.确定适当的折现率
折现率作为将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的重要参数,其确定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所谓折现,实质上是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从本金和利息角度来说,就是投资回收成本。折现率的合理确定对评估结论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无风险报酬率
通常以与被评估数据资产的预计收益期限相当的无风险收益率作为基础,如同期国债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反映了投资者在完全无风险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最低收益水平。
(2)风险补偿系数
又称风险溢价,用于反映相对无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需要给予额外的收益作为补偿。可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风险水平或市场预期报酬率确定合理的风险补偿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