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评估之成本法详解(万字长文)


一、数据资产评估概述
1. 数据资产的定义与特点
数据资产是指组织在经营活动中收集、存储、管理和使用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能为组织创造价值。数据资产具有以下特点:①无形性,数据资产是无形的,难以触摸和度量;②唯一性,每个组织的数据资产都是独特的,难以复制;③动态性,数据资产会随着组织经营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变化;④潜在性,数据资产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但需要挖掘和利用。
2. 数据资产评估的意义
数据资产评估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组织的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定的过程。开展数据资产评估具有以下意义:①有助于组织认识数据资产的价值,合理配置资源;②有助于组织进行数据资产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和使用效率;③有助于组织开展数据资产交易,实现数据价值变现;④有助于组织进行财务核算,真实反映组织价值。
3. 数据资产评估的常用方法
数据资产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①市场法是指通过比较相似数据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来评估目标数据资产价值的方法;②收益法是指通过预测数据资产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可以产生的收益,并折现到评估基准日,从而得出数据资产价值的方法;③成本法是指按照重建或重置一项数据资产所需的成本,并考虑数据资产的贬值因素,从而评估数据资产价值的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成本法在数据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二、成本法评估概述
1. 成本法的定义
成本法是指通过估算重置目标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再扣除各种贬值因素,从而得出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运用成本法对数据资产进行评估,就是估算重建或重置一项与目标数据资产具有相同效用的数据资产所需的各项必要成本,再考虑数据资产的贬值情况,最终得出目标数据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
2. 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和贬值原则。①替代原则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理智的购买者不会支付高于重建或重置一项同等效用资产所需成本的价格来购买该资产;②贬值原则是指资产会因各种因素而导致价值减少,包括物理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物理性贬值是指资产因自然磨损或使用而导致的价值损失;功能性贬值是指资产因技术进步或消费者偏好变化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导致的价值损失;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资产收益下降,从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3. 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运用成本法对数据资产进行评估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数据资产的重置成本能够可靠估算;②能够收集到评估所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③评估人员对数据资产的技术特征、开发过程、使用情况等有深入了解;④数据资产的贬值因素能够合理估算。当上述条件难以满足时,则不适合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4. 成本法的优缺点
成本法的优点包括:①评估思路和过程较为直观,易于理解和操作;②对于缺乏市场交易案例或收益难以预测的数据资产,成本法是一种可行的评估方法;③成本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数据资产的价值,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成本法的缺点包括:①成本与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本并不等同于价值;②对于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或市场环境变化较大的行业,重置成本估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③贬值因素的估算较为主观,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评估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三、成本法评估的具体操作步骤
1. 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评估对象是指需要进行价值评定的特定数据资产,评估范围是指评估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内容。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是开展数据资产评估工作的首要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后续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确定评估对象时,需要明确数据资产的类型、数量、质量等基本情况。不同类型的数据资产,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批量数据等,其价值内涵和评估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同时,还要考虑数据资产的数量规模、完整程度、准确性等质量特征,这些都会影响数据资产的价值。
在确定评估范围时,需要明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资产的获取、存储、处理、应用等各个环节。数据资产价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因此,评估范围应当尽可能全面,覆盖数据资产价值的各个来源和组成部分。
举例来说,某电商企业拟对其积累的用户消费数据进行评估,该数据资产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数据、用户订单交易数据、用户浏览行为数据、用户评价数据等多个数据集。评估人员需要与企业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每个数据集的来源、规模、用途、管理方式等,以确定评估对象的具体内容。同时,评估人员还需要分析这些数据集在企业数据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评估范围。
2. 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全面收集评估所需的各类数据和资料,是开展成本法评估的基础性工作。评估人员需要从多个渠道、多种方式获取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以全面了解数据资产的基本情况和价值影响因素。
首先,评估人员需要收集数据资产本身的技术资料,包括数据字典、数据模型、数据流图、数据质量报告等。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评估人员深入理解数据资产的结构、内容、规模、质量等特征,是开展后续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分析数据字典,评估人员可以了解数据资产包含哪些数据表、字段,每个字段的名称、类型、长度、取值范围等,从而对数据资产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次,评估人员需要收集数据资产的开发和维护资料,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项目预算、人员投入、软硬件采购等。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评估人员了解数据资产的开发过程、投入成本、技术架构等,为估算数据资产的重置成本提供依据。例如,通过查阅项目预算和人员投入记录,评估人员可以估算出数据资产开发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设备成本、场地成本等各项成本支出。
再次,评估人员需要收集数据资产的应用和管理资料,包括数据使用记录、数据访问日志、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等。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评估人员了解数据资产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组织对数据资产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成效,为判断数据资产的价值贡献和评估风险提供参考。例如,通过分析数据访问日志,评估人员可以了解数据资产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使用人员等,从而判断数据资产对组织业务的支撑作用。
最后,评估人员还需要收集外部环境资料,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市场情况、竞争对手信息等。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评估人员了解数据资产所处的宏观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对数据资产价值的影响。例如,如果国家出台了新的数据保护法规,要求企业对用户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那么企业的用户数据资产可能会因为合规成本的增加而贬值。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人员在收集数据资料时,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对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要进行必要的交叉验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对于缺失或不完整的数据,要与相关方沟通,尽可能补充和完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数据资产所有者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在使用数据资料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3. 确定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按照评估基准日的市场条件,重新开发或购建一项与评估对象具有相同功能效用的数据资产所需的各项必要成本。它是成本法评估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根据数据资产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其重置成本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数据获取成本、数据处理成本和数据维护成本。下面我们将对这三部分成本的构成和估算方法进行详细讨论。
3.1 确定数据获取成本
数据获取成本是指为获得与目标数据资产相同的原始数据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数据购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等环节的成本。
3.1.1 数据购买成本对于需要从外部渠道购买的数据,评估人员需要考虑数据的价格、数量、质量等因素,以估算数据购买的总成本。可以参考类似数据产品的市场价格,或者与数据供应商进行询价,获取报价信息。
在实际评估中,还要考虑购买数据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如数据传输费、介质费、税费等。这些费用也应计入数据购买成本。
举例来说,某金融企业评估其征信数据资产,该数据资产包含1000万条个人征信记录,主要从三家数据供应商处购买。经过询价,A供应商的报价为0.5元/条,B供应商的报价为0.6元/条,C供应商的报价为0.55元/条。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和稳定性,评估人员决定分别从A、B、C三家供应商购买300万、500万、200万条数据。则数据购买成本=300×0.5+500×0.6+200×0.55=560万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