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一年到头,如果电影单以票房论英雄,怕是要产生好多“遗珠”之憾。何况电影的评判标准本来就多元而主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佳,这期,我们抛开票房,综合各大奖项评选情况以及口碑评分,盘点一下《光影世界》推荐的国产口碑电影。
票房口碑双赢家
平衡好商业性和艺术性绝对是门技术活,2023年能把票房和口碑照单全收的电影还真不少。比如票房前十中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豆瓣评分都在7分以上,其中《流浪地球2》和《长安三万里》评分甚至高达8.3分。
这五部电影在各大电影节都收获了奖项提名,其中《流浪地球2》拿到了长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长安三万里》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封神第一部》拿到了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八角笼中》收获了金鹿奖评委会大奖。
口碑和票房的高度重合,肯定是件好事。靠大投资、大明星把观众“忽悠”进影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工业流水线产品,好好打磨剧本故事是基础,营销只是锦上添花,毕竟互联网时代,没有信息差,电影好与坏,上映第一天就能见分晓。
先拿奖再上映
艺术性较强、观影门槛相对较高的电影,我们一般叫它文艺片。2023年院线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先拿奖、再上映”的案例。年初的《不止不休》,讲述的是用新闻理想改变社会不公现状的故事,上映之前已经拿到了平遥电影节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很多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年度佳作,荒诞浪漫主义,小成本轻科幻喜剧,国内外拿了很多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平遥最佳影片奖收入囊中。
改编自余华小说的《河边的错误》,意识流加各种隐喻,没有真相,没有答案,留给观众无数遐想空间。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斩获平遥最佳影片。
文艺电影自带小众基因,票房大热的可能性比较小。用奖项为票房添把火,不失为一个好的营销办法,毕竟电影拍出来,谁也不是为了孤芳自赏。《河边的错误》票房拿了3个亿足以让我们相信,观众的审美趣味,会提升,会改变。
成就演员
电影和演员是互相成就的关系。2023年有这么几部电影,口碑有争议,但他们的男主角都因此拿了奖。
首先是《无名》,学院派偏爱的导演程耳,这次特意强调他拍的是一部商业片,但独特的叙事风格,还是让《无名》保留了高冷的气质。梁朝伟一如既往贡献了精准且耐看的表演,摘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创造了首位“三金”获得者。
其次是《不虚此行》和《第八个嫌疑人》,让胡歌和大鹏双双拿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两人在电影里都有突破性的表演,胡歌放下了帅,挑战内敛边缘人;大鹏放下了憨,大反派让人毛骨悚然。
处女作就拿奖
“第五代导演”还在持续发力,后浪们更是拼命追逐。2023年有两部作品拿到了“新人奖励”。一部是刘晓世的《长空之王》,收获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
另一部是动画电影《茶啊二中》,收获了金鹿奖最佳处女作。虽是新人作品,票房还挺给力,《长空之王》总票房8.5亿,《茶啊二中》3.8亿,这个成绩作为开端,可谓“开场就是高端局”。
口碑实力派
《涉过愤怒的海》和《三大队》上映时间晚,没有参与各大奖项评选,但口碑榜上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两部都是非典型复仇片,现实主义题材。
和《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同类型电影相比,《涉过愤怒的海》和《三大队》拍摄手法更克制,展示的人性也更为复杂深刻。实力派演员的走心演绎也为两部电影增色不少。
整体来看,相对于前三年,2023年电影市场冬去春来,有了明显的回暖迹象。电影的精品化和多样化是大势所趋,作品和观众双向奔赴,才能让电影市场迎来真正的繁荣。
2024年,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电影佳作,在赢得票房的同时,真正叩开观众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