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的壳与核




《沙丘》被很多人评为“最难拍成电影的著作”。它不是一部单纯披着《哈姆雷特》外衣的太空冒险故事。它有着自己宏大的世界观和完整的人文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哲学、历史、艺术、生态学。


“科幻电影新教父”丹尼斯·维伦纽瓦成功运用电影视听语言达成了这个挑战。电影继承了小说原著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创作的奇幻史诗,通过精湛的镜头语言和大胆的想象力,将原著小说中的宏伟场景完美呈现在银幕上。
故事
《沙丘2》的剧情延续了《沙丘1》的故事,在皇帝的唆使和支持下,哈克南人偷袭并消灭了厄崔迪家族,作为幸存者的杰西卡与保罗母子二人不得已深入沙漠,进入弗雷曼人的战斗世界。杰西卡成为了弗雷曼人的新圣母,保罗训练自己成为弗雷曼战士,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位置,以“天选之子”的先知形象成为弗雷曼人的新领导者,最终实现对哈克南人的复仇,走上了新的统治者之路。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卧薪尝胆的老套复仇故事,但其实是一个反英雄的故事。《沙丘2》中,一边是保罗从一次次否认自己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到为了复仇不得已接受了众人对他的崇拜;另一方面,导演则在不断地解构“天选之人”的神话。弗雷曼人契妮作为保罗的战友、女友,两人最初有着志同道合的甜蜜,但随着保罗喝下生命之水,彻底成为先知,接受众人膜拜,甚至要迎娶皇帝之女时,契妮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在采访中,导演维伦纽瓦曾非常明确地表示:“这部电影是对保罗崛起的批判,而不是庆贺。这是对于‘救世主’的批判,对来到其他民族中并告诉对方该做什么、该信什么的人的批判。”
映射
电影描写的明明是一万多年以后的远未来,但里面的人物关系、服饰、社会制度等等反倒神似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


《沙丘》中的过去是罗马式的、现在是中世纪式的,而故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商品“香料”,则带有典型的殖民时代的味道。
《沙丘1》中就点明,得香料者得天下。它可以增加人的寿命、敏捷度、预知能力,因此牵连个体进化、星球穿行、军政统摄等等方面,是星际争霸时期最为重要的物资。唯一能够生产香料的行星厄拉科斯,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本来带着“去殖民化”思想、拥有现代文明,试图与本地土著融合共同战斗的“外来者”保罗,最终难逃使用宗教手段掌控这些土著为己所用,这无疑是悲剧性的。而这样的悲剧,与维伦纽瓦寂寥苍茫的沙漠美学,完美融为一体。
美学
《沙丘2》延续了维伦纽瓦一向偏爱的神秘主义叙事+极简主义美学+巨物崇拜印记。
未来感与复古风的精密糅合体现在建筑、飞船、机甲、装备、服饰上,两极化的碰撞,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观众也习惯了维伦纽瓦镜头中巨大沉默物体的存在,作为承载常人敬畏的器具,它们对应的是人类的渺小,以及世界、宇宙、命运的宏大。


色彩方面,厄拉科斯星球是漫无边际的黄色沙海;哈克南星球是极致的黑与白,构建锋利的光影;帝国星球最似人类居住的环境,有绿树,有楼台,安逸而悠闲。将色彩、光影分成鲜明区块后,各部族之间的战斗画面呈现出简洁而雄浑的力量。
好莱坞配乐大师汉斯·季默再度贡献了神级配乐,不仅延续了异星沙海的磅礴神秘,还随着保罗契妮命运旅程的再度启程,增添了更多昂扬有力的情感旋律。最终,音乐与光影共同成就了大银幕上的沙丘奇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