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龙马精神》和《瞬息全宇宙》,最初都是为成龙定制的剧本,试想如果当初成龙选择了后者,今年手捧小金人的会不会是成龙?可惜人生没有如果,看完《龙马精神》,多少有点为大哥遗憾。
杨紫琼在《瞬息全宇宙》里,动用了很多私人影像,武打女明星的一生,在电影里得到回顾与重塑。《龙马精神》里,同样回顾了成龙一生最精彩的影像片段,也有父女情打底,但剧本的格局,跟《瞬息全宇宙》比,终究是小了。
提起武行精神的没落,大家会习惯性批判时代的浮躁,流量明星的矫情。有点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观众喜欢看惊险刺激的动作片,这个需求一直以来都在,如果以命相搏、真刀真枪,能换来高票房高回报,且没有捷径可走,那么毫无疑问,总会有人前赴后继。真正能让人变懒的永远都是科技的进步,特效时代的到来,是龙虎武师这个行业式微的根本原因。
成龙第一次见到斯皮尔伯格的时候,问他《侏罗纪公园》里人和恐龙跳来跳去,是如何拍出来的?斯皮尔伯格说,很简单,在电脑上敲两下就可以了。
斯皮尔伯格又问成龙,《红番区》中你是怎么从这栋楼跳到那栋楼的,成龙回答,更简单:“开机、起跳、开拍、停机、送医院。”
这是成龙一辈子的骄傲,也是他的职业信条:不用替身,亲自表演极度危险的特技动作。他创造了很多一生只有一次的极限表演,比如,《A计划》中跳钟楼那一幕,《警察故事》中抓住挂满圣诞彩灯的立柱滑向地面那一场景。那是特技还没盛行的年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动作片的拍摄跟习武用的是同一套逻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要想演得真,必须打得真,在那个年代,“真”和“好”几乎是划等号的。
但特效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对等。《龙马精神》中,吴京代表的新生代打星,邀请成龙拍新戏。明明上了新设备新手段,人和马都不需要冒险,但成龙拒绝了,他觉得那样有悖于武行精神,非要坚持用真人真马做危险动作。
电影里也没继续深入讨论,这个必须“真打真摔”的武行精神,对于电影的好坏是否真的影响重大。最后说服他放弃的,不是事实与逻辑,是亲情与怜悯之心,这是电影式的挽尊,争强好胜的欲望在情爱面前低头,也不算丢人。
对于成龙来说,这个电影更像是与自己的和解。功夫之王的功底还在,对付几个小混混绰绰有余,但跳楼飞车这种,用年近古稀的肉身再去拼,几乎已无可能。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反而是成龙的文戏,当特写镜头对准成龙那张落寞与苍老交织的脸,一瞬间分不清这是在戏里还是现实。
父女情这条线,其实可以弱化。刘浩存这个角色是把双刃剑,她是理想中女儿的样子,不管是成龙还是张艺谋,可能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做个单纯的小公主就好,远离人间疾苦,活在纯净快乐的世界。
但这种“涉世未深”感,尺度把握不好就会演成玻璃娃娃,与角色无法共情,观众也无法与之共情。远看很美,但距离好远,在探讨武行精神的大主题下,亲情或许并不是最关键的影响要素。
上荔枝云集
买江苏名品
荔枝云集
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