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今年国庆档硝烟味渐浓,有张艺谋的《坚如磐石》,有陈凯歌的《志愿军:雄兵出击》,还有刘德华、张涵予坐镇的《莫斯科行动》,都是要阵容有阵容、要场面有场面的大手笔之作。
只是打开猫眼电影平台,“想看人数”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前任攻略4:英年早婚》,其他几部加起来热度还不到它的三分之一,令人惊讶。
纵观“前任系列”,让人费解的景象可不止这一回,前三部豆瓣均分5.6,及格线都达不到,但票房却是倒了过来。
2014年《前任1》上线时拿下1.29亿票房,对于当时小成本爱情片来说是个很亮眼的成绩了。2015年《前任2》上映,口碑继续下行,但票房翻了一番。到了2018年,《前任3》不可思议地拿下了近20亿的票房。
“前任”敢在六年后杀个回马枪,还在国庆档跟大片们正面“刚”,多半也是这20亿票房给的底气。毕竟当年陈凯歌的《妖猫传》也曾是手下败将,好巧不巧,这次档期又撞上了。
能系列化的爱情喜剧电影确实是国内市场里比较少见的类型。导演田羽生是个才华横溢的80后编剧,写过《人在囧途》的剧本。
“前任”的灵感来自于当代青年的爱情生活,没那么深刻,也没那么沉重,看对眼了就能迅速恋爱,有点小矛盾也会迅速分开。跟父辈们相比,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但“前任”数量越来越多。怎么对待前任,以及处理好前任和现任的关系,变成了一个普遍性议题。
虽然主打轻喜剧,实际上让“前任”出圈的,却是各种“哭戏”。尤其是《前任3》,当时短视频刚刚兴起,打开快手、抖音,你会看到无数种为这个电影流泪的方法,女孩们在影院或嚎啕大哭或黯然神伤,营销还掀起了一阵“带着前任去看”的风潮。
电影的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大概就是谈了多年恋爱的男女,因积重难返,潦草分手后又各自作天作地,喝喝酒、唱唱歌、交往新的对象。花天酒地的生活里,偏偏还夹杂着对前任的不甘心,感情虽还在,但关系已经回不去了。电影结尾,男女主角用中二又仪式感满满的方式,宣告了正式分手。
对于观众来说,《前任》系列最重要的不是艺术水准和故事逻辑,而是变成一个容器,能让自己沉浸其中,变成有故事的男同学、女同学,投射自我、感动自我、宣泄自我。
据统计显示,《前任3》的观影群,90%都来自二线城市以下的地区,20-29岁年龄段观众占比近60%。可以说,是小镇青年扛起了这部电影的票房。
《前任4》的小标题叫“英年早婚”,从预告片来看,韩庚和郑恺这两位“玩咖”,终于要开始面对婚姻的议题了。只是《前任4》如果想延续上一部的票房神话,怕是没那么容易,时隔六年,舆论和观众的口味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前三部剧情中的一些笑点擦边、对女性的物化和随处可见的性别偏见,放到今天来看就很不合适。希望导演能跟得上时代,拿捏好适度,在俗套的爱情故事里,有更新鲜的呈现。
上荔枝云集
买江苏名品
荔枝云集
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