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13:麦田里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小说采用意识流写作方法,讲述16岁中学生霍尔顿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的活动和内心独白。
他对学校的一切都腻烦透了,对社会上寻欢作乐、忸怩作态的人感到恶心和惊讶,对女友的假情假意感到不痛快,不想看到父母……
他唯独对聪明纯真的小妹妹菲苾十分看重和牵挂。他对妹妹说,他想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住那些在田野里做游戏的孩子,不让他们靠近悬崖……

作者简介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 2010) ,美国犹太作家,出生于纽约。
1946年退伍之后,塞林格正式投入文学创作。1951年发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图源:网络
他发表的著作还有《弗兰尼和卓埃》《高举屋梁,木匠们》《西摩:一个介绍》等。《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有一些作品至今未出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后期的作品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学。
2010年,塞林格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刚刚赢得二战胜利,成为世界强国。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盛行,社会充斥着“假模假式”的一切,人们精神生活一片荒芜。
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愤怒与焦虑是两大主题。
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给无数彷徨的年轻人带来心灵慰藉,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霍尔顿,这个对虚伪的周围环境深恶痛绝的少年形象,被千万读者看成新的英雄。书中崇尚自由的亲切语言也大受欢迎。

图源:网络
这个时期,完全可以被称为“塞林格时代”。

作品赏析
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的痛,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苦,表现为目的不明的反抗,崇尚自由,对虚伪的周围环境深恶痛绝。
有人说这是一种精神病,其实这是人为了适应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转变时产生的副作用。
从家长的角度说,首先要理解,接受,然后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避免他们走向悬崖。
从孩子的角度说,要知道自己的这种“痛苦”是正常的,并且找到正确的发泄途径。
读书、写日记、找人倾诉都是可以的。打架、谈恋爱就有点偏了。要坚守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做自己的“麦田守望者”……


图源:网络
原文赏析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一件事,如果你做得太好,然后一来二去不注意就无意地开始卖弄起来,这样一来就不好了。 
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我不在乎是悲伤的离别还是不痛快的离别,只要是离开一个地方,我总希望离开的时候自己心中有数。
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时间了,你浪费不起。
他们甚至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动不已。
—— End ——

图源:网络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音乐专辑4:迷墙(下) The Wall
音乐专辑3:迷墙(上) The Wall
观影日志15:美丽心灵 A Beautiful Mind
读书笔记147:恋情的终结 The End of the Affair
每周一景N0.34:朱家角古镇 Zhujiajiao Ancient Towns
观影日志14:雄狮少年 I Am What I Am
读书笔记142:流动的盛宴 A Moveable Feast
观影日志9:钢琴家 The Pianist
每周一景N0.32:同里古镇 Tongli Ancient Town
读书笔记141:苦妓回忆录 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