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25:阿勒颇养蜂人 The Beekeeper


努里就像失去了翅膀的蜜蜂一样,被驱逐出了家园。远离蜂巢和同伴的蜜蜂,因为好心人的帮助而幸存下来,就像他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善良的陌生人一样。
                                               ——《阿勒颇养蜂人》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在叙利亚的阿勒颇市,努里和妻子阿芙拉、儿子萨米,以及表兄穆斯塔法一家,过着平凡却知足的生活。
每天早晨,努里前往郊区照料他的蜂群。每到周末,阿芙拉在市集出售自己的的画作。儿子是他们的希望。
不期而至的战争毁了这一切。
在眼睁睁看到儿子被炸弹炸死之后,阿芙拉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
夜晚,一伙暴徒冲进养蜂场,捣毁蜂房,临走的时候又放了火。
养蜂场成了被烧焦的土地。蜂房化作了灰烬,可怜的蜜蜂死于非命。
表哥穆斯塔法选择离开阿勒颇。没有了蜜蜂,他对阿勒颇就没有了牵挂。

图源:网络
然而就在离开之前,穆斯塔法的儿子惨死在了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表哥走后,努里也不想在这个随时都会被流弹、暴徒、炸弹,被一切你能想到的东西杀死的地方多待一天。
可是阿芙拉不想走。她爱这里,爱这里的集市,爱这里的花花草草。曾经,她有一双发现所有美的眼睛。
阿芙拉不走,努里也只能留下来陪着她,因为他爱她胜过爱自己。
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了集市,努里只能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渐渐地,连这样的食物也找不到了,因为人越来越少。
有一天,努里出门时被暴徒盯上。他们用枪顶着他的脑袋威胁他,要么跟着他们干,要么就杀死他。
努里怕了,阿芙拉也怕了,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家园。如果继续留在阿勒颇,要么饿死,要么被杀死。
偷偷离开时,努里扶着阿芙拉,阿芙拉手中握着萨米留下的一颗弹子。
努里不知道阿芙拉为什么会看不见,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不堪的世界,看见还不如看不见。

图源:网络
逃亡路上,他们遇到一个全身黑色的男孩穆罕穆德,他的父母不在了。与萨米的灰眼睛不同,穆罕穆德的眼睛是黑色的。
穆罕穆德说,穿黑色的衣服暴徒(灾难)就看不到他,他就是安全的。
努里把穆罕穆德视作自己的儿子,带他一起逃难,逃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然后一起生活。
可是逃难途中,穆罕穆德先是跌进海里,后获救,上岸后又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
努里带着妻子找蛇头偷渡到土耳其,待在野外难民营。后来又和许多人一起挤在一个简陋的公寓里。
通过邮件得知,表兄穆斯塔法去了英国,在那里通过好心人的帮助,又养起了蜜蜂。那里的蜜蜂是和阿勒颇不一样的黑蜂。
努里为了到英国与穆斯塔法汇合,再次偷渡出海去希腊。
偷渡的小艇在大海里翻覆了,幸亏有一艘大船路过搭救,努里等人才被带到一个荒岛上,最后辗转来到雅典。
努里夫妇因为没有孩子没能被难民救助中心接收,只能露宿在公园里。

图源:网络
后来努里又找到一个蛇头,给二人办假护照和到英国的机票。
努里不仅花了钱还要替他做事。借住期间,阿芙拉还遭到蛇头的侮辱。
夫妻二人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历尽艰险,终于抵达英国,等待移民局的审查。
在英国的生存环境稍微好了一点。表兄穆斯塔法也赶来与他们相聚。
努里在寻找钥匙的时候,又看到了穆罕穆德,这次,他穿了红色上衣和蓝色短裤。
穆斯塔法和努里决定重操旧业,再开养蜂场,共同走出生活的阴霾。
“有蜜蜂的地方就有花,有花的地方就有新生活和希望。”

作品赏析

阿勒颇古城,图源:网络
小说采用意识流写作手法。故事的情节、线索需要读者从主人公努里略显混乱的叙述中去整理。
阅读过程中,心中充满疑问。当缓缓合上书本时,很多问题也有了答案。
阿芙拉为什么会失明?
这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一种临床表现。人本能地拒绝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
亲眼看到最心爱的儿子被无情的炮火夺去生命。这是一个母亲心中无法承受的痛,也是她永远都无法接受的现实。
努里反复说道: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看不见,但说句心里话,有时候我对阿芙拉看不见这事是羡慕的,因为面对这样一个不堪的世界,看见还不如看不见。
阿芙拉是一位画家,原本她眼中的世界是色彩缤纷,充满生机的。她迟迟不愿离开阿勒颇,也是因为不愿放弃曾经的美好。
逃亡开始时,阿芙拉手中握着萨米的弹子。这样感觉她和儿子仍然在一起。
什么时候阿芙拉能看见眼前的世界,说明她真正走出了战争的创伤。但是直到全书的结尾,她仍然看不见。

图源:网络
罪恶的战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一生一世的伤痛。
穆罕穆德去哪儿了?
那个全身黑色的孩子穆罕穆德出现时,给努里带来一丝安慰,想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带他一起逃亡,一起生活。因为穆罕穆德没有了父母,而努里失去了儿子。
在前往希腊的船上,穆罕穆德跌落海中,后被救起。到达希腊后,孩子神秘失踪,怎么找都找不到。抵达英国后,他又不时出现,并且不再黑衣黑裤,而是红色上衣、蓝色短裤。
看了下面这张图,大家就明白了,穆罕穆德代表谁。

图源:网络
努里究竟有没有病?
一方面,努里尽心尽力地照顾妻子,成为她的眼睛,逃亡路上不离不弃。另一方面,他不愿与妻子亲近,甚至有时厌恶她的一举一动,也曾想过抛下她独自离开。
努里与穆罕穆德的互动更是让人迷惑,孩子动不动就消失,又不时出现,这个孩子究竟是否真实存在。
全书是以努里的叙述展开的,但不时呈现出现实与虚幻的交织,过去与现在的叠影。从阿芙拉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努里经常自言自语。
所以,努里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冷静沉着,思路清晰,坚韧顽强的男人形象,他也是一个得了PTSD的病人。
亲眼看着家乡变成一片废墟,养蜂场被烧成灰烬,目睹儿子在自己面前死去,被军人用枪顶住头,逃难途中与卑劣的蛇头打交道,看到同伴坠海死去,自己九死一生,看到妻子被侮辱 ……
与阿芙拉选择性回避不同,努里被迫看到所有残酷的真相,产生更加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妻子曾经是美丽的,有才华的,代表美好的过去。他深爱妻子,留恋过去。如今不再美丽,甚至有点丑陋的妻子,代表残酷的现实,是他不愿面对的东西。
内心脆弱时,他不想看到妻子,既不想回忆过去,也不想面对现实。但妻子无时不在,所以这个男人,即使是在身心俱疲的时候,也无法回避内心的痛苦。

图源:网络
穆罕穆德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是努里心里的幻影,代表逝去的儿子。他是努里时刻想念又无法拥有的人。
表兄穆斯塔法和养蜂场代表希望,是支持努里顽强生活下去的精神指引。

作者简介
克里丝蒂•莱夫特里(Christy Lefteri),英国女作家,布鲁内尔大学创意写作课的讲师。另著有《西瓜、鱼和圣经》。
2016-2017年,克里丝蒂在雅典难民救助中心当志愿者。在那里,她遇到了许多渴望倾诉的叙利亚和阿富汗难民。
听了很多故事之后,她决定写一篇小说,讲述这些家庭的遭遇和故事。于是,她综合几位难民的经历写成了《阿勒颇养蜂人》,希望让人们对难民有更多同情。
小说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产生极大的时间张力和对比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穿梭在现实与回忆之中,就好比电影中的“蒙太奇”表现手法。
故事主线是努里和妻子在英国等待审核避难权的生活,而他们一路以来的遭遇则通过另一条线,努里的“自言自语”展开。

图源:网络
这种时空交错的讲述方式更能展现主人公精神状态的变化。虚虚实实之间,慢慢接近小说隐藏的真相。
小说出版后畅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时代》周刊、《柯克斯书评》、《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一致好评,并荣获2020年阿斯彭语言文学奖。

阿勒颇古城
阿勒颇(Aleppo),世界八大古城之一,位于古丝绸之路最西端,是叙利亚仅次于大马士革的第二大城市。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阿勒颇曾经是地中海地区最繁华的商贸中心,留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1986年,阿勒颇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勒颇是叙利亚北部最大城市,地处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处,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多次经历战乱。
2012年,叙利亚内战爆发,阿勒颇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重点,经历多次拉锯战。无数平民百姓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

阿勒颇古城,图源:网络
2012年7月,从天而降的炮弹摧毁了4000年历史的阿勒颇古城,让一座繁华的都市变成一片废墟。
—— End ——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读文学,看经典,追寻城市记忆,每日分享。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观影日志53:地雷区 Land of Mine
历史文化N0.3:大运河·3-望亭
每周一景N0.53:乡村振兴·7-小桃源
读书笔记038:呼啸山庄 Wuthering Heights
每周一景N0.6 夜·上海
读书笔记034:卡拉马佐夫兄弟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读书笔记033:铁皮鼓 Blechtrommel, Die
读书笔记032:美国众神 American Gods
读书笔记031: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Die Welt von Gestern
每月人物1: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