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评论3:《江南三部曲》与《红楼梦》(上)


格非创作《江南三部曲》历经17年,被莫言称为“当代的《红楼梦》”。

图源:网络
其实两者并无太大可比性,这里只做一些共性和差异的比较,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红楼梦》写于清乾隆年间1736-1765年,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此时,英国已经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实际上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清王朝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共做了58年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没,举家从南京迁回北京。曹雪芹少年时期的贵族生活戛然而止,后境遇逐渐潦倒。

图源:网络
晚年曹雪芹流落北京西郊,生活穷苦但比较清闲。回忆起年少时家里的女孩儿,觉得她们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愧悔。
反思自己当年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父母老师教导,以至一技无成,穷困潦倒。为排遣苦闷,他将为那些女孩儿立传视为己任。
他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小说。26年锲而不舍,终为后世留下一部巨著,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学宝藏。

《江南三部曲》(Arcadia Trilogy)
格非(刘勇)生于1964年,江南人士,上海求学,文学博士,大学老师。1984年起发表小说,是中国先锋派小说家代表人物。
10年是一个时代,1994年时作者觉得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于是潜心研读古籍和史料,产生新的创作计划。

图源:网络
在韩国庆州古城工作时,他找到了古韵江南的感觉。于是,经10年酝酿的小说第一部《人面桃花》一气呵成。
几年后,完成第二部和第三部。《江南三部曲》创作过程共历时17年,2011年左右完成第一版。2019年修正一些错误后再版。
从1994年至2019年,前后也有25年。从时间上来说,与《红楼梦》一样,《江南三部曲》也是作家几十年的心血之作。
从体量上比较,《红楼梦》95万字,《江南三部曲》共86万字。所以说,《江南三部曲》被称为“当代《红楼梦》”不算过分。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在这25年中也是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着。
“中国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超出小说家的想象力,小说家都跟不上时代变迁了。”

共性(Similarities)
写过去的时代
小说家都喜欢写过去时代发生的故事。因为对于过去的时代,往往是有了定论了,比较好把握。

图源:网络
例如,伤痕文学兴起于80年代。差不多20年后,人们才能以清醒的笔触去描写那段不知所措的日子,发出痛苦的呻吟。
《江南三部曲》第一部《人面桃花》是写100年前辛亥革命时期的故事,第二部《山河入梦》是写50年前1950-1960年代的故事。
第三部《春尽江南》是2011年左右写之前20年的社会面貌,并且以作者熟悉的诗人圈子为对象,算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不过2011年至今也有10年了,社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二三十年前的情况也有了准确的认识。
所以总体来说,《江南三部曲》与《红楼梦》一样,还是写的前面时代的故事。
《红楼梦》讲的是清朝的故事,但将时间起点设在前朝,为了避免政治上的风险。
曹雪芹晚年写着少年时期尘封已久的故事,是以成熟的笔触去写不成熟的往事。

图源:网络
伤痕文化
《江南三部曲》是伤痕文化的代表作。前两次理想社会的实践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时代的原因,社会大环境不成熟。
第三部从表面上看是主人公谭端午自我放逐,不思进取,本质上还是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桃花源的理想被物欲的生活所吞噬。
时代造成的伤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处于时代漩涡中的人看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是迷茫的。经过岁月的洗礼,后人能够拨云见日。
因此,伤痕文学的价值并不是情感的宣泄,痛苦的呐喊,而是让后世的人们不再重走弯路。
《红楼梦》表明上是写家族的兴衰,其实也是写时代的悲歌。书中女孩儿不幸的命运多半来自社会而不是家庭。
讲得笼统一点,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让这些单纯善良,聪明可爱,才华出众的女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作者借小说为封建社会受压迫的女性发出一声呐喊。

图源:网络
一个家族的史诗
毫无疑问,《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史,涉及四代人。
《江南三部曲》写了一个家族四代人为实现同一个梦想的奋斗史。
女性主义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他自述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写作此书。
流落北京西郊时,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因此曹雪芹写作的本意就是为那些女孩儿立传。在男性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一位贵族男性能自觉地用仰望的姿态描写女性,实在难能可贵。
书中女孩个个灵秀可爱,却都命运多舛。在作者笔下,不仅栩栩如生,而且真实可信,这是建立在长时间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图源:网络
这里特别想说的是,“黛玉”和“宝钗”哪个更可爱,哪个更适合做宝玉妻子的问题,大家争论了几百年。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说,黛玉更具有女性意识,她具备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平日里,黛玉对女孩子表里不一、矫揉造作和刻意逢迎表现出不屑和不满,这是女性意识的表达。
作者借“林黛玉”这个人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女孩子应该做真实的自己。
“黛玉葬花”,表面上看是自怨自艾,其实是黛玉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命运的反抗。
在与宝玉的爱情中,林黛玉追求的是平等和真爱。最后香消玉殒,是对命运的不妥协。
宝钗接受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主动迎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女性意识。
因此在封建家庭中,不管是男性长辈还是女性长辈都认可宝钗。表明上看宝钗是幸运儿,事实上她才是悲剧人物。

图源:网络
宝玉是曹雪芹女性主义的代言人,从他写作的目的来看,宝玉只会爱黛玉,不会爱宝钗。被骗婚宝钗后,他宁可出家成孤家寡人。
这一方面渲染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和宣泄。
《江南三部曲》分别刻画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有坚强刚毅的,有逆来顺受的,有争强好胜的,也可谓个性鲜明。
在女性主义的问题上,《江南三部曲》可以算好作品,但在人物刻画上稍显粗糙。《红楼梦》的功力无人可及。
人性描写
《红楼梦》对人性的描写准确而传神,480多个人物有血有肉,既有时代特征,又具有普适性。

图源:网络
《江南三部曲》对人性的刻画也是一大特色,不同时代的真、善、美,跃然纸上,不同时代的“私念”和人性的卑劣也跃然纸上。
符号和意象
《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和绛珠仙草,前世的神话,可以算是符号和意象,也是小说叙述的线索。“贾宝玉”“甄宝玉”等人物名字也有特定的意象。
《江南三部曲》中贯穿全书的意象是“花家舍”,它代表陆侃的桃花源,谭功达的乌托邦,它们消失在“人欲”之中。
谭端午看到的俗化的“花家舍”,则表示梦想湮没在物欲之中。

图源:网络
下期讲“差异”和“关联”。
—— to be continued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读书笔记088:春尽江南 Arcadia
读书笔记087:山河入梦 Utopia
读书笔记086:人面桃花 Shumi
读书笔记08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L'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I'etre
每周一景N0.19:邬达克建筑之旅 3
读书笔记084:悟空传 Biography of Wukong
读书笔记083:消失的爱人 Gone Girl
读书笔记082:必须找到阿历克斯 Alex
比较与评论2:女性意识 Feminine Consciousness
比较与评论1:女性意识 Feminine Consciousness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