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13:金阁寺 きんかくじ


用一只手去触摸永远,另一只手去触碰人生,这是不可能的。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主人公沟口出生在日本舞鹤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天生结巴,性格自卑孤僻。
父亲说:“世上没有什么比金阁更美的了。”于是他常幻想金阁的美。父亲亡故后,遵照他的遗愿,沟口到金阁寺当了僧徒。
当沟口亲眼看到金阁的时候,正值战局恶化。他因此幻想金阁遭空袭燃烧的模样。
他觉得金阁将面临彻底而简单的毁灭,而自己心中那种绝对化的美可能会就此消失。
这种虚幻性和悲剧性,使得金阁的美在沟口心中更加辉煌灿烂。
战争最终没有毁灭金阁。那种永恒的美持续呈现在沟口眼前。他的内心慢慢崩溃了。
他承蒙住持的好意推荐,上了大谷大学,认识了“内翻足”的柏木。

图源:网络
在柏木的诱惑下,沟口想恶作剧地玷污一个女子,但心中金阁的幻影阻挠了他。
他向金阁喊:“你为什么要隔绝我的人生?我总有一天要支配你!”
有一天,他目睹住持嫖妓。在内心绝对的美和丑截然对立的情形下,在肉体欲望的刺激下,以及僧徒关系最终破裂的促使下,他从金阁出走。
面对黑沉沉的日本海,他陷入沉思:我必须将长期束缚自己的金阁烧掉!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沟口放了一把火,将金阁化为灰烬。他望着熊熊大火,心里却想:我想活下去!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Mishima Youkio,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本名平冈公威,生于东京。
194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假面自白》确立了他的文坛地位。一生创作40部中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集和18部剧本集。

图源:网络
代表作有《禁色》《潮骚》《近代能乐集》《金阁寺》《萨德侯爵夫人》等。前期作品比较唯美,后期作品则表现出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
1970年11月25日,在写完《丰饶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后,他做了一件疯狂的事,并自残身亡。

创作背景
金阁寺原名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
寺中最出名的三层楼阁舍利殿,内外都贴满的金箔,又称金阁,初建于1397年,是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
1950年7月2日凌晨,一柱火光直薄云霄,“金阁”化为灰烬。纵火者系金阁寺僧徒,大谷大学中国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林养贤。
林纵火后逃至金阁寺后山自杀,被护林警员发现,带到京都特别搜查总部进行盘问。林对纵火事实供认不讳,但并不认为自己的纵火是一种罪恶。
据住持介绍,林养贤平时对寺庙和社会不满,口吃、内向,性格孤僻。他患有肺结核及精神病。

图源:网络
入狱5年后,林养贤于1955年获释,不久后病死,时年27岁。1956年《金阁寺》问世。
三岛由纪夫在动笔之前特地前往京都,作了十分详细的采访和实地体验。
从纵火者的经历,到金阁寺、警察局和法院的各种记录,再到禅寺建筑和宗教生活细节,他一概都不放过。
他还专程跑到林养贤的故乡舞鹤,体验北海岸边荒凉的风景,以便感知引发肇事者纵火的心路历程。
在三岛的创作生涯中,不曾有过如此精密细致的采访经历。
如他本人所述,“凡能看的地方都看了,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估计有用的东西都详尽地作了笔记,就像采集植物和采集昆虫标本一样。”
金阁于1955年修复,1987年重新贴敷金箔,金碧辉煌。

作品赏析

图源:网络
书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扭曲的,反映了日本社会战后的混乱和人们精神的迷失。
《金阁寺》不仅是基于现实案件创作出来的小说作品,更是作者自己的一部哲思录,关于美、人生的极端思考。
书中最后烧毁的金阁,其实是主人公对“绝对美”的幻想。它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引导力,渐渐成为一种精神枷锁。
对于“美”的极致向往与丑陋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加上对自我的无法控制,让“我”精神、心理和意念处于极度崩溃。
本想与金阁同归于尽,当“我”绝望地烧毁了金阁之后,精神枷锁消失了,“我”反而有了活下去的愿望。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我”不仅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者自己。
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三岛由纪夫暴烈、极端、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反映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日本青年精神上的分裂。
战后日本重建工作如火如荼,但年轻人知道,自己是被毁掉的一代,曾经的理想抱负眼看着无法实现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两种极端的人生观:一是丢掉理想,丢掉枷锁,行尸走肉般地活着,也就无所谓快乐不快乐了;二是与理想同归于尽。

图源:网络
书中的沟口选择继续活下去,而作者三岛由纪夫选择死在自己的金阁寺里。作品就是他的人生,人生就是他的作品。
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忧国忧民,直至1970年,他带着自己四名组织成员,来到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总监部绑架人质,发动了一次“兵变”。
在办公室阳台上,他对800多名自卫官发表演讲,呼吁“放弃物质文明的堕落,找回古人淳朴坚忍的美德与精神,成为真正的武士。”
他说得慷慨激昂,底下人却哄堂大笑,像看傻子疯子一般。演讲完,三岛由纪夫在办公室按计划自杀。经过一番折腾才最终死去......
“金阁寺的美是永恒的,而美是怨敌。”
唯一的精神支柱是寄托于名胜古迹金阁寺的美,但又日渐感觉美的永恒存在是对世俗人生追求的阻碍,于是一把火烧了金阁寺,摆脱了“美”对人生的禁锢。
                                        ——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日本人对于智识的追求,不如对美的追求。
                                                         ——爱因斯坦


图源:网络
番   外
鹿苑寺(ろくおんじ)
寺名源自寺院的创立者,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山号为北山(ほくざん)。寺纹为五七桐。
该寺院是在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
昭和25年(1950年),金阁寺放火事件中,金阁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1955年)重建。
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历史建筑。
南泉斩猫
书中至少三次提到南泉斩猫这桩禅宗公案:
南泉普愿和尚因东、西两堂的僧人争一只猫,南泉乃提起猫说:“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

图源:网络
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从外边归,南泉举似赵州,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南泉说:“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解释。金阁寺住持是这样说的:
南泉和尚斩猫,是斩断自我迷惘,斩断妄念、妄想的根源,斩断一切矛盾、对立和自我与他人的执拗。
如果这叫杀人之道,那么,赵州的表现就是活人之剑。凭着一副无限的宽容之心,将沾满污泥、遭人厌弃的破鞋顶在头上,这就实践了菩萨之道。
—— End ——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每周一景N0.25:漫山岛
读书笔记112:摆渡人 Ferryman
读书笔记111: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往期回顾8:远山淡影 A Pale View of Hill
读书笔记110:半轮黄日 Half of a Yellow Sun
读书笔记109: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 昨夜のカレー 明日のパン
观影日志2:四海 Only Fools Rush in
每周一景N0.24:邬达克建筑之旅 8
读书笔记108: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三) Preserving the World's Great Cities III
读书笔记107: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二) Preserving the World's Great Cities II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