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26:人间失格 人間失格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太宰治《人间失格》

图源:网络

内容简介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半自传体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
小说由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引发的感想开头。
与照片对应,三篇手记分别介绍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叶藏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直至丧失为人的资格。
太宰治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叶藏的人生遭遇中,藉由叶藏的独白,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在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后,大藏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我”是叶藏,也是太宰治。
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作者抒发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他提出身而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

图源:网络
小说发表的那一年,太宰治投水自杀。

作者简介
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1909-1948),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太宰治本名本名津岛修治(つしま しゅうじ),出生于富豪之家。
中学期间,他开始创作小说、杂文、戏剧,希望自己成为作家。他对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相当着迷。
芥川龙之介的自杀对太宰治产生很大的思想冲击。21岁时,他和银座咖啡馆女侍相约投海自杀未遂。
1930年,太宰治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初会井伏鳟二,将其奉为终生之师。
同年,太宰治通过资金援助的形式参与日本共产党的重建,两年后与左翼活动脱离关系。

图源:网络
1935年,太宰治凭借《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奖。结婚后,创作《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
他的作品《东京八景》《小丑之花》《晚年》《斜阳》《人间失格》等,多为自我生活的写照。
小说表现日本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萎靡。代表作有小说《逆行》《斜阳》《人间失格》等。
太宰治曾多次自杀未遂。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相约投水,自杀身亡,时年39岁。

创作背景
昭和6年,太宰治与初代同居,后又开始从事共产主义运动,为此几次搬家。
在此期间,他发现自己一直信任的妻子在认识他之前早已与人有染,内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于是,他去青森警察署自首,为自己的共产主义革命生涯划上了句号。

图源:网络
昭和10年,太宰治在镰仓山自缢未果。
之后,他在治疗盲肠炎时大量使用镇痛药而上瘾,不得不入院治疗三个月之久。
其间因其没有按时交纳学费被东京大学开除学籍。出院后不久,因镇痛剂注射上瘾,不惜举债买药,生活陷入混乱之中。
昭和11年10月,在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哄骗之下,他住进精神病院。这次入院经历让他一生都无法释怀。
他因此创作了《人间失格》。小说发表后,他与友人相约投水自杀,人生定格在39岁。

作品赏析
主题
这是一部滴血的灵魂自白。

图源:网络
主角叶藏生性怯懦敏感,对人类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再加上世道混乱,人情淡薄,家人之间充满虚伪和欺骗,校园生活无聊无趣,社会现实的冷酷残忍,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为了人世间的“异类”,失去为人的资格。
但他又不惜用生命作为赌注,将自己青春年华置于实验台上以揭示现代人的困惑与迷惘,从而寻求人类最隐秘的真实性和人类最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从这种意义上说,太宰的文学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和现代性。叶藏既是一个无赖,又是一个“像神一样纯正的好孩子”。
他在面对难以捉摸的人类社会时选择了极端另类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透过滑稽怪异、玩世不恭的“搞笑”,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充满理想的“永远的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小说体现的悲哀,其根源在于软弱的灵魂。
日本式的行事风格和贯穿生活的精神是“和”,而这种“和”的背后是软弱和暴戾。这是非常可怕的。
太宰式的软弱对于“弱肉强食”的社会来说,代表被伤害、被侵犯和被凌辱者,而对于“悲悯之心”来说,柔弱的灵魂是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

图源:网络
悲天悯人的菩者圣人少之又少,于是软弱者的沉沦与不可救赎就无法避免。他们生活在抑郁之中,甚至活下去都很艰难。
写作特色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三篇“手记”的谋篇,体现真实感。
为了与小说叙事保持距离,作者增加了一个“超叙事层”,即外加一个“序言”与“后记”,且同样采用第一人称。
小说还具有结构“反讽”的特征,即小说的情节前后颠覆,叙事对立。体现在对大庭叶藏的人物塑造上。
读者在阅读时需要超越单一视角的叙述,对主人公形成立体的认识,即:在阅读中判断是非,重新认识主人公。

太宰治与鲁迅
太宰治写过一本以鲁迅为原型的长篇小说《惜别》,取材于鲁迅在仙台的留学生活。

图源:网络
为写这本书,太宰治亲自前往仙台医专考察,花了很长时间搜集材料,考量小说的架构。
用太宰治的话说,他“只想以一种洁净、独立、友善的态度,来正确描摹那位年轻的周先生”。
在太宰治的笔下,鲁迅先生一心只为叫醒麻木的国人,改善当时的国民状况,然而壮志未酬,因此孤独落寞、义愤填膺。
其实,《惜别》中的周先生是太宰治眼中的鲁迅,是带有太宰治个人思想和印记的鲁迅先生。
写作向来如此,书中人物都带有作者的印记。因此,不可尽信书。
另一方面,在鲁迅眼中的太宰治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世人都说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品中有太多“丧”的意味。但是鲁迅先生却说:
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两位大作家惺惺相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讯息。《惜别》是唯一一部以鲁迅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

图源:网络

思   考
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太宰治的作品并不是一味的“丧”,其中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的憧憬,只是少了点信仰的支持。
 今天看《人间失格》还是有现实意义的。首先,书中的文字不时戳中现代人的心灵:
所谓的世间,不就是你吗?
在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善恶的观念是人定的,“恶”是人随意创造的道德词语。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

图源:网络
在不同的时代,人生无非就是与家人、朋友、路人的故事,看到的是人性的善恶,思考的是自我的得失。而人性亘古不变。
太宰治在他的时代体验的痛苦:爱人的背叛,家人的冷漠,药物上瘾,自我沉沦......一边厌恶自己的恶行,一边无力自拔。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有的也是这样。感觉生活无趣,人生无望,过一天是一天。
“人间失格”——丧失作为人的资格,什么才是作为人的资格?简单说,就是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和改造社会的勇气。
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现代人也只是把过去人们所体验的“痛苦”一遍遍重复。
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社会要向前发展。
所以,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必须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坚持理想,坚持信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伟大事业中。
看过《感动中国》颁奖礼的人应该懂得,时代的背景是宏大的,人生的舞台是广阔的,那些所谓的个人“痛苦”其实微不足道。
—— End ——

图源:网络

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
每日分享我读过的好书。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往期回顾
读书笔记125:罗生门 羅生門
每周一景N0.28:平江路 Pingjiang Lu
读书笔记124:广岛之恋 Hiroshinma mon amour
读书笔记123:荆棘鸟 The Thorn Birds
读书笔记122:1984 Nineteen Eighty-Four
观影日志5:长津湖之水门桥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II
读书笔记121: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每月人物6: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每周一景N0.27:堂里
往期回顾9:长日留痕 The Remains of the Day

小赏怡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