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一样的少年 (柯义的乌克兰战争日记)



赫尔松青少年组想把青少年们留下来,这群青少年12-21岁之间,因为赫尔松属于战争区,人口的流动比较大,但是青少年组的活动比较多,成员也开始变得固定起来,这两年对他们来说都不容易,我一直觉得“抱团取暖”这词用在他们身上再适合不过了,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又叛逆,估计他们的父母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再加上现在还处在战争中,他们绝对有很多无助挫败感,还有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而青少年组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属于他们可以彼此交流沟通和同年人分享的地方,可以一起唱歌玩游戏偶尔还可以踢一下足球打一下排球,可以一起做饭吃饭,因为我来青少年组的次数多了,他们也开始主动和我打招呼也主动找我拍照片,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他们的群体里面了,最主要的是看起来比较外向的我其实有时候在这样的场合里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有时候自己会觉得有些尴尬,大家也知道我是一个人外国人,他们也会害羞不好意思和我说话,好几次我说着乌克兰语,对面告诉我说听不懂英语,我已经在好几个不同场合碰到过这种情况,试想一下一个说乌克兰语的人和说俄语的人聊天是什么样的感受,完全不一样的语言,好几次我还得纠正他们说的乌克兰语,因为他们听得懂乌克兰语但是不会说,我之前学过俄语但是俄语不好,再加上现在在学乌克兰语,所以就想简单一点,只讲乌克兰语,不然两种语言全部乱套,全混在一起了。





青少年组有好几个负责人,但是我和萨沙聊的比较多,就他会英语,不然有时候很难深层次的聊,他个头很高还留着胡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快三十了,实际上他才21岁,战争开始后他选择留下来,那时候他也就19岁,他的爸爸是教会的牧师和他妈妈还有两个未成年弟弟一个妹妹去挪威了,因为欧盟有收留乌克兰难民政策,他们就一直留在了那边,我问萨沙是否想家人,他说想的,他每天都会和他的妈妈视频通话,我想家人之间的担忧都是关于战争的情况,尤其是不在赫尔松很难了解当地情况,我因为和他认识时间长已经有了快一年,所以他也开始和我分享他的一些情况,这次我是第一次听到他对我帮助他们青少年组的感谢,我告诉他这些不是我帮助的,是来自国内朋友和海外华人朋友帮助的,因为我这边每个月会有500美金的支持是从我的微博打赏里拿出来支持他们的。这里面会用来支付吉他老师,英语老师,目前还会有一个声乐老师的费用,从这个月开始我这边的支持会变为600美金,剩余的会给他们自己购买需要的材料,比如纸杯,饮料水果和零食,







萨沙告诉我因为有了这些帮助,他们开始变得有一些方向感,知道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也可以学习一些东西让青少年感觉他们可以有一些参与感,比如可以参加教会的音乐敬拜,应他们的要求有一位网友还捐助了一台乒乓球桌,平时他们可以练习,还有咖啡机也是一个网友捐助的,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习怎么使用咖啡机,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可以互相陪伴互相鼓励相互扶持,让在战争中的他们可以多一些温暖和美好的记忆,前段时间萨沙问我可不可以帮助购买投影仪和投影幕,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当地很多家庭还需要食物和药品,对比一下我就没有办法直接答应,就告诉他我要考虑一下,两周后我答应了萨沙的要求,这次我去到他们安装了投影仪和投影布的房间,看到小朋友看电影时候抑不住的开心和控制不住的笑容才明白他们需求,也许在普通人看来这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太过于真贵和美好了,他们应该从战争开始后就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和同伴一起看电影讨论电影的喜悦和这样的时光了。

               林先生捐助的乒乓球桌
萨沙说我这半年对他们的帮助特别的及时也特别的重要,因为他才21岁,教会原来的四名牧师开战后走了三个,剩下的一个太忙,没有时间管理他们,他们是“放养”的状态,都是他们自己决定怎么操作的,他自己也有过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我很能理解他的想法,我想这样的同理心是因为我曾经经历过,所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曾经想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支持他们,而我也坚信有一天他们一定会非常信任我,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我帮助他们从来没有要求他们回报什么,因为在我看来帮助就是单纯的想帮助不求回报不求目的,如果以目的性的去帮助那就不是帮助,那是利益交换,在这两年里我看到过太多,他们都有同等对待的要求,也就是你帮助他们多少就要求对方付出同等给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拒绝的,当然也有受伤的时候,所以我尽量去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国内网友帮助购买的pizza

        三八节的时候他们拍了一组照片​


这次我在安置点的时候Женя竟然主动跑过来和我聊天,他之前很少会主动和我交谈的,基本上是打个招呼简单问候一下,显然是他看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中国视频,跑过来向我求证,我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因为我而开始好奇中国,这也算是非常不错的开头,所以他也顺理成章地问我可以不可以教他们做饺子,是教青少年组的小朋友们包饺子,他们一共有四十多个人,想想也是大工程,所以最后我是从基辅那边的中国超市买的饺子皮还有芝麻油和酱油,赫尔松的超市确实没有卖这些东西,基本上在乌克兰大的城市可以买到,做饺子那天效果不错,青少年们都玩的很开心,一个个都跑到我面前秀他们包的饺子,出于礼貌和鼓励我都会一个一个的夸奖他们做的好,当然重点是吃的环节,乌克兰的饺子有两种一种是素食的,有土豆,蘑菇,芝士和水果味的饺子,还有一种就是肉类的饺子,比如鸡肉,牛肉和猪肉的,但是馅不好吃,这也是为什么Настя告诉我她觉得中国饺子才是最好吃的,还有就是调料,乌克兰饺子调料就是酸奶和普通的黄油酱,咱们吃饺子的时候会有酱油醋还有芝麻油,老干妈,当时他们看到我这么吃觉得非常奇怪,可是等他们真正的吃完后不住的说好吃好吃,尤其是他们的表情,我太爱看他们真实表情眼睛直接发亮,一脸的不可思议,这也算是刷新了他们对吃饺子的认知,








Женя一边吃还一边拍视频,重点是介绍了老干妈,他真的很喜欢吃辣的也喜欢老干妈,可惜赫尔松超市没有,只能我下次买了带给他,看到大家这么开心和积极的讨论饺子,我对少年们包的五花八样的饺子已经释怀了,好看不重要,好吃就行了,大家也是图一个开心,显然目的也达到了,看着大家开心,我也是幸福感满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