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沉重了!河北承德,有着300多年历史的140多座文化遗产快要被铲平,负责人称:就是为了要保护文物



河北承德,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海云寺,是清朝前期在承德修建的最早的一座民间寺庙,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今天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2009年,承德市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决定改造这里,迁走了住在庙里的居民,其实就是要保护古庙。

 
                     1·案情回顾
从承德市区向南出发,距离避暑山庄不远的地方,曾经有一个会龙庙。
附近的村民说,在康熙乾隆年间,乾隆在这里看到两条龙相会,于是便建了这个会龙庙。
这座会龙庙还叫海云寺,关于这座寺庙的由来,有一个传说。
传说过去一条武烈河绕经避暑山庄后,经过会龙山下,流入滦河。
相传康熙在修建避暑山庄时,为了营造出山庄里的园林水景,便把武烈河的河水引入了山庄,不曾想激怒了龙王,闹了一场大水。
为了避免再次水患,康熙忙下令在会龙山上修建了这座海云寺,并且在这里供奉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
海云寺是一座典型的汉式寺庙,建筑风格非常像北京的四合院,是清朝前期在承德修建的最早的一座民间寺庙,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之后这里变成什么模样了呢?
现在已经见不到武烈河的影子了,山也被人挖去了不少,只剩下几座破败不堪的房子悬挂在山上。如果这真的是一座清代的古庙,那么理应被保护起来,为什么会破坏成现在这样呢?
毫无疑问,从屋子的梁柱,屋顶的青砖,屋檐的瓦当,都能寻觅到古建筑的风格,
只是,这几座摇摇欲坠的房屋,捆绑在寺庙上的两道钢丝绳,以及伴随着机器轰鸣产生的震动,都很难让人将其与古建物联系在一起。
这座近300年历史的海云寺,为什么没有被好好保护起来呢?

海云寺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承德市双桥区文物所进行管理。
那么,海云寺被挖成这样,为什么主管单位不制止呢?
上个世纪60年代,海云寺就已经改为民居了,随着住的人越来越多,庙早就不像一座庙了,而形成了一片棚户区。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这片民房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市容,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承德市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2009年对这里进行了改造,迁走住在庙里的居民,留下了古庙。
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古庙,那为什么还会把海云寺周围弄成一片废墟呢?
双桥区文物所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曾经给施工单位下过通知函,要求他们确保寺庙的安全,并且不允许他们在寺庙附近使用爆破手段施工,但是施工方违规施工。
                    2·法律分析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表示:棚户区的改造具有现实意义,但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像保护弱势一样,保护历史。
施工侵入到了文物保护范围之内的话,就应该调整和完善《文物保护法》。
比如文物走私是违反《文物保护法》,同时违反《刑法》的那就《刑法》处理,《刑法》挂不上钩的时候,就实施行政法规,该罚款要罚款,该该问责的问责的。
                    3·案件教训
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它能证实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我们国家5000年灿烂文化,这就是证据;这座庙,就是证据当中的一个。
而要想保护文化的话,我们得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敬畏之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