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奸诈贪婪,而历史上,其也确实是个大贪官。其儿子成为十公主额驸,和珅花四年多打造了此府第,也是如今恭王府,恭王府之名是奕訢移居此府,于是府名史称恭王府。
恭王府从其建造起便可见其奢华,当初和珅在选址上便在风水上称为“水龙”的中心地带,从风水上来说,是聚集财富之地。虽然后来和珅被抄家,但恭王府之后的几任主人也是皇室中人,在此享乐寻欢。
和珅时期复原图
如今,恭王府及花园,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因其从建造于清盛世直至清灭亡,经历了清朝的盛衰,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园在北,由高高的后罩楼将王府与花园分开。
恭王府宫门
❁ 府 邸 ❁
府邸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府邸建筑为乾隆时期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
中路建筑
银安殿
俗称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银安殿东西有配楼,各广九间,覆灰瓦。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郡王五个。正脊两端用螭吻,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郡王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正殿不设座,余与亲王府同。
银安殿(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嘉乐堂
银安殿后为嘉乐堂,是王府中路的最后一进正厅,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大门正上方悬“嘉乐堂”匾额。
和珅时期之建筑。仍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
嘉乐堂(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后罩楼
后罩楼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111间房屋连成一排,达180多米长。
后罩楼又称宝藏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为恭王府“三绝一宝”中的“宝”。后罩楼内有“99间半房子”,当年和珅在设计修建这座藏宝楼的时候,参考的就是紫禁城9999间半房子的尾数。后罩楼的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每个什锦窗的图案都不相同。之所以要修建这么多的什锦窗,是因为当时和珅的藏宝数量数不胜数。这样一来,和珅在进去取宝物时,就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
后罩楼(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西路建筑
葆光室
葆光室位于府邸西路,在和珅与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葆光室”的匾额为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御题给恭亲王奕訢的,其意味深长。葆光室内天花板和梁上彩画多以花草为主图案,以祥云衬托,透露出祥和、平静,其中的莲花、菊花、桃花带有吉祥长寿、连生贵子的寓意。
葆光室(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锡晋斋(楠木殿)
府邸西路最后一进院落,在和珅时称为“嘉乐堂”、在庆王和恭亲王时称为“庆宜堂”。直到小恭王溥伟时,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贴》珍品,方改称为“锡晋斋”。
锡晋斋,也就是和珅时期的嘉乐堂,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丝楠木的室内装潢,用料考究,耗资巨大。名贵的金丝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艺精美绝伦,这样的奢华装饰与故宫宁寿宫类似。地面金砖是一种名贵的火山岩,经过打磨,呈现出金黄色花纹,配合金丝楠的精雕细琢,显得满目华丽。
锡晋斋(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东路建筑
多福轩
此院俗称“藤萝院”,恭亲王时期称之谓“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
“多福轩”此匾为咸丰皇帝所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寿绵长)。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这些福寿字均写于红色方纸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摆放,一福一寿成对制成匾额。
多福轩是恭王府东路中重要的建筑物。
多福轩(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多福轩殿内(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乐道堂
位于府邸东路第四进院落,清代按照以东为尊的习俗,宅院里最主要的人物住在东路,恭亲王奕訢以此为起居处后,改名“乐道堂”,并自称“乐道堂主人”。“乐道堂”原名为道光皇帝亲笔,是奕訢大婚前移居圆明园阿哥所时所题,奕訢为铭记父亲,将自己在阿哥所、海淀旧居、恭王府的居处、陵寝的正堂均命名为“乐道堂”,道光皇帝题匾悬挂在陵寝正堂,其余处是复制的匾额。
2005年修缮时,在乐道堂北卷正梁上发现了贴金凤凰捧牡丹的彩画。主图案为两只展翅的金凤凰簇拥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周围环绕着五彩祥云,两侧衬托图案的均以牡丹、金凤、祥云为题材,一派富贵堂皇。
乐道堂(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 花园 ❁
恭王府花园也分为三路。中路是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华轩,福字碑,邀月台,蝠厅;东路是怡神所垂花门,大戏楼,芭蕉院;西路是方塘水榭,澄怀撷秀。此外还有龙王庙、榆关、妙香亭、流杯亭、艺蔬圃。
西洋门
西洋门位于花园中路最南端,是花园的正门,称“静含太古”,为奕訢所建。门由汉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水法海园门所建,西洋拱式风格,十分气派。
西洋门(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大戏楼
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
在牡丹院里看戏楼的外景一般,但里面却金碧辉煌。戏台两侧的两根大柱、四壁与顶皆绘满了缠枝藤萝,一片绿叶森森、紫花盛开的景象,使人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
大戏楼(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方塘水榭
方塘水榭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要景观,由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组成,山中凿泉引水,自池塘三个不同方位的石刻龙头流入池内。
方塘水榭(图源恭王府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图文来源:网络、摄图网、恭王府博物馆官网,遗产保护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有「原创」的文章,若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转载时请在文末附上「遗产保护」的二维码,谢谢!
扫码关注我们
遗产保护
相约 | 线上游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