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方子不写量,不是我不愿意分享,而是为你好!真写量了反而会害了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了解更多中医眼科内容




每天的留言都不缺:“为什么不给量?用量多少?等等。
那么在给量之前,我想先问你们三个问题:
是专业从医人员吗?
懂用药配伍吗?
知道自己或家人什么体质,五脏六腑经脉的具体情况吗?
如果三个都是否定的回答,给你们量了,才是害了你们。
我写方子不写量,不是因为我不愿意分享,而是真正的为你们好。我如果真的不愿意分享,我何苦每天忙完门诊,还要坐在这里写文章,我休息休息不是更好?
剂量的智慧,正是中医的不传之秘。
如果说古代医家不愿分享可能与担心心血被别人学去,但对于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什么找不到呢?
那不写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举个例子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看过【重用石膏、附子,治好了某某某疾病】,如果你按照他给的量吃,你觉得你吃的好吗?
比如说石膏,本是大寒之物,有的患者起码用200g,才能见效,而有的患者用5g,身体都受不了。
再比如常见的桂枝汤和小建中汤,都用的桂枝、芍药,但后者的芍药用量是多于桂枝的,而桂枝汤用量则是一样。
一个主散表邪,一个主建中气。
你说,你不是专业中医从医人员,你怎么知道你或者你的家人应该用多少药、多少量才能既舒服又治病呢?

中医治病治的不是病,是人。
病有相同的,但人哪有一模一样的?
用药治病,必须针对病因、性质和轻重,病人体质、年龄、性别、脉象等情况,才决定治疗法则和药味多少与药量大小。
如果该用大剂量的只用了小剂量,可以因为药量太轻,效力不够,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贻误病机,导致病情恶化而发生危险;
反之,如果应该用小剂量的却用了大剂量,也可由于药量过重,导致克伐人体的正气,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
还有一点很多人注意不到,人患病后,往往导致脾胃虚弱,如再给服以大剂量的药物,就很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使机体不能得到足够的养分,各项功能难以得到恢复,这就必然影响疾病的好转和痊愈。
关于这方面,《蒲辅周医案》中也讲得很明确,如:“但因胃气衰,难任重剂,乃小其制。”
“必须注意到胃气的盛衰,如胃气不任重剂,则当小剂量,否则也是不能收到效果的。”
“隔日一剂,此缓治也,因病属脾胃失调消化力弱,若药量过大、过急,则难胜其任,更说明古方治病,或用末药,每煎数钱有其道理。”
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用药时必须考虑病人胃气的盛衰,如病人脾胃虚弱,投药量应适当少些,以免损伤脾胃,影响疗效。
那么,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是专业从医人员吗?
懂用药配伍吗?
知道自己或家人什么体质,五脏六腑经脉的具体情况吗?
如果都不清楚,没关系,你们随时留言,只要我看到消息,忙完一定会回复你们。
但是请不要擅自拿自己和家人身体开玩笑。
祝大家身体健康,一切顺意。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