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糖尿病日,宣传资料人手一份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来源 | 国家卫健委、广东疾控
2021年11月14日
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快速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患病率已达11.2%,但是大部人却不知道自己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和饮食等生活因素息息相关的、需要终身管理的疾病,而糖尿病的危害远没有其所导致的并发症严重。什么才算糖尿病?只有老年人才患糖尿病?糖尿病如何管理?如何降低并发症风险?一文说清楚。
一、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糖尿病诊断书:

图:基层医师公社自制(此证明不具有任何效应)
二、
糖尿病八类高危人群,
还有一极属极高危
1.糖尿病高危人群:八类人群

除以上重点人群外,缺乏体力活动者(比如久坐不动)、有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以及正在或曾经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抗精神类(抑郁症)药物的人群,都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极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

三、
糖尿病并发症“太多了”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 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
一年/次体检,
控制饮食患病风险下降58%
糖尿病预防,今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除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外,还有以下两项指标要达标:

1.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2. 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
做好这三点,可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大部分风险因素都跟生活方式有关,远离糖尿病,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记住这三大健康法则:
一、牢记饮食“五个点”
1
粗一点
每天摄入48-80g全谷物(即我们说的粗粮,如糙米、小米、青稞、荞麦、高粱、燕麦等)。

减少精制的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物、薯类、豆类代替部分主食。
2
杂一点
谷、薯、豆类食物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蔬菜、菌藻和水果类食物每天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
鱼、禽、畜肉和蛋类食物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
天天喝奶,适当吃坚果。

3
瘦一点
肉类不贪多,尽量选瘦弃肥。
多吃鱼类和禽类,少点畜肉类,少吃烟熏肉制品。

4
鲜一点
每日新鲜蔬菜1斤左右,深色蔬菜(菠菜、茼蒿、西蓝花、番茄、胡萝卜、茄子、红苋菜等)占一半以上。

天天有水果,每天半斤左右新鲜水果,水果不建议榨汁喝。
5
少一点
成人每天人均摄入烹调油25-30g(约2勺半-3勺的量)。
盐不超过5g(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添加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尽量不要添加糖。
吃少一点,一餐吃到7、8分饱就可以。
二、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消耗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好调节体内血糖平衡,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每周建议达到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自行车、游泳、广场舞等),每周运动3-7天,每次至少30分钟。
想要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还可以每周增加两次阻力运动,比如哑铃、弹力带、俯卧撑、靠墙蹲马步等。
特别提醒:老年人运动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后注意热身,防止运动损伤和跌倒,最好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开展运动哦。
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注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促进胰岛素作用的正常发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有研究指出,社会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及血糖水平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最后要提醒大家:成年人应定期筛查血糖,如果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应该至少筛查一次血糖,如果发现自己属于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患者,要及时寻求诊断和治疗。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