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
定义: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世卫组织2020年1月命名 ;SARS-CoV-2,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2020年2月11日命名 )。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
新型冠状病毒消毒剂主要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新型冠状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使用乙醚、75%酒精、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氯仿等消毒液均可使其灭活,从而降低其传染性,还要注意,氯已定不能有效的杀灭病毒。针对其生物学的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消毒剂进行灭毒或是消毒。
救护车辆消毒原则上可以参考国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交通工具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要求》WS695-2020中终末消毒处理。
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二、消毒程序
消毒作业前,现行配置药剂、检查设备、着防护装备。
1、先进行污染情况的评估。
2、无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或用其他有效地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消毒。
3、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进行覆盖消毒,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或用其他有效地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消毒。
4、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的物品,推荐使用一次性物品。病人或转运人员在车上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理。
5、设备及其他精密仪器可用75%擦拭消毒。并尽量减少表面暴露几率。
6、低温消毒剂
低温消毒剂(-18℃):适用于-18℃及以上温度环境和物品外包装表面的消毒。
低温消毒剂(-40℃):适用于-40℃及以上温度环境和物品外包装表面的消毒。
通过安全评价并备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低温消毒剂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20】1062号)
三、个人防护
1、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按工作要求,穿戴工作服,着二级防护或三级防护。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按规定进行核酸筛查,确保在岗期间身体状况良好。当身体不适时,应立即报告所在单位,并及时就医。加强手卫生,用流水采用“七部洗手法”清洗双手,在无流水情况下用速干手消毒剂搓揉双手。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还应做好相应化学消毒剂的个人防护。
2、转运人员
应按要求佩戴N95口罩。尽量避免触碰公共物品,同时加强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