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效且便宜的方子,只有三味中药,清肝胆之热、利湿、退黄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半夏冬青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医圣张仲景常用的除湿热汤剂,茵陈蒿汤,湿热越重效果越明显。
这个方子特别简单,就三味药,茵陈、栀子、大黄,三者按3:2:1比例配伍。
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
三味药都能清湿热、利肝胆、退黄。而且各有所长。
其实茵陈蒿汤是一个利胆去黄的基本方,黄疸常用。
黄疸就是遍身发黄,为什么会发黄呢?是因为胆汁不能得到很好的疏泄,不能下达,于是随着邪热外蒸,达于肌表,变生黄疸。
中医把现代的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茵陈蒿汤的黄是阳黄,是热与湿相结引发的黄。
茵陈蒿苦寒降泄,长于清利肝胆湿热,为治黄疸要药。
栀子泄热降火,清利三焦湿热,合茵陈可使湿热从小便而去。
大黄既利胆退黄,清热燥湿,又泻下通腑,导湿热从大便而去。
三者搭配,清利与泻热并进,前后分消,使湿热得去,则腹满自减,黄疸渐消。
可以上、中、下,三焦同清,清利一身湿热。
湿热的常见症状就是身体偏热,但是汗不多。口渴想喝水,但是容易肚子发胀犯恶心。
小便比较黄,甚至浑浊不清澈;大便要么黏腻味臭、要么偏干。
舌头比较红,舌苔偏厚偏黄。
包括黄疸、肝损伤、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这些肝胆上的疾病,都可以用茵陈蒿汤来进行治疗。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如此之广,关键在于抓住:湿与热合,弥漫上下的特性。
喝了药之后,张仲景说病人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病人就从小便不利就变成小便利,而且尿色是红色,一夜之后腹满也减了,因为黄从小便排出体外了。
茵陈蒿汤根据个人症状适当加减配伍,可以解决很多湿热夹杂的症状。
扩展阅读
一个中成药防止钙流失,让骨骼永葆青春
补肾强筋骨,是这个方子的强项
一味奇妙的中药,续筋骨、调血脉、活关节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