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半夏冬青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半夏冬
有些朋友明明进食并不过量,但还是会常常觉胃中有阻塞感。
短期之内的胃胀或许与暴饮暴食有关,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即可缓解。
但长期且规律性的胃胀,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中医把这种胃胀称为“胃痞” 。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胃痞的“痞”,是指“痞塞不开,胀满不行”, 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
一般这类症状都和脾胃的疾病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试试香砂养胃丸。
这个中成药是以健脾、理气、去湿为宗旨,来减轻胃部的胀痛感。
首先是健脾。治胃先治脾,脾强大了,胃才能减轻压力。
如果脾虚,胃里的好东西就会运不出去,便堵在那里,容易造成胀闷。
其次是理气。气有推动作用,肠胃之气顺畅了,才不会拥堵。
最后是去湿。脾一虚,就生湿,湿气一大,阻碍气机,就会导致胀满。
搞清楚原理,来看看组成:
方中白术用于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木香用于和胃止痛;砂仁用于醒脾开胃,此三味为君药。
豆蔻、广藿香化湿行气,和中止呕,陈皮、厚朴理气和中,燥湿除积,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共为臣药。
茯苓、枳实和半夏、生姜为佐药,用于健脾利湿,破气消积,降逆止呕。
甘草、大枣为使药,用于调和诸药。
这个方子治虚证为主,也就是明明没吃多少就胀的情况。
药效偏温热,是针对舌白、胃寒型胃胀患者的。
这是由于脾胃受到寒气和湿气侵袭,导致胃的阳气不正,湿邪困脾所致。
或是素体脾胃阳气虚损,运化不及,寒浊内生,困阻脾胃之阳。
一吃生冷的食物之后,疼痛会发作或者加重,喝热水热汤之后疼痛可以缓解。
还会表现出手脚冰凉、经常疲劳倦怠的症状。
有时会呕吐不消化的食物,食欲相对较差,因为胃是需要温热的环境去腐熟食物的。
若胃的阳气不足,推动能力降低,也会导致胃里的食物长时间堆积在胃里,不下行。
所以这类人群有时候还会出现没有食欲、没有饥饿感的症状。
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暖胃驱寒的食物,如姜、牛羊肉、南瓜、红糖和地瓜等。
体质火热的不适合用这个方子,更适合药性较凉的三九胃泰。
脾胃疾病,在治疗上是“三分治七分养”,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效果才会好,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重要。
扩展阅读
一个中成药,顺气、消食、促进胃动力,三效合一
一个中成药,是针对脾胃受寒的良药,火力全开帮你赶走胃冷痛
气滞了,气不顺了,就用这个中成药,把脾胃的气顺下去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您的支持 成就我的坚持
文章好看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