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田间地头不起眼的“鸭舌草”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等有良好疗效


                     鸭舌草


                    鸭舌草
形状像蝴蝶的花不少,但像鸭舌草这么贴近蝴蝶的却不多见。
只见两片蓝色花瓣像微拢的双翼,黄色的鲜亮花蕊,长长的白色花丝舒卷如蝴蝶的触须。
远远望去,你会误以为那不过是一只眨眼就会飞走的蝶儿。
这么清秀的蝴蝶花,它的花语一定也很美吧!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种美丽的花儿。


鸭舌草别名叫什么?鸭舌草的别名包括水玉簪、肥菜、合菜、鸭舌条、小箭、水充草、鸭儿嘴、鸭仔菜、鸭儿菜、香头草、猪耳菜、鸭嘴菜、马皮瓜、肥猪草、薢草、薢荣、接水葱、黑菜、少花鸭舌草、鹅仔菜、湖菜、鸭娃草、心叶假梭鱼草、卵形叶雨久花、卵形叶水池草、水锦葵、剪刀股、假蒲公英、蒲公英、鹅公英等。


鸭舌草的花语及寓意和象征:
鸭舌草的花语是:希望和理想。
鸭舌草的生长习性:
鸭舌草常见生于湿地、路边、沟边潮湿处及旱作地上。
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 。
鸭舌草的分布范围:
在中国产于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鸭舌草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
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
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鸭舌草的药用价值: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鸭舌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鸭舌草,既能入药也能煮食,是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极短,茎直立或斜上。
鸭舌草是凉性食物,味苦,可治疗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1、清热解毒:鸭舌草本身性寒凉味苦,清热解毒能力较强,可用来治疗各种热毒雍盛导致的疾病,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治疗各种炎症均有不错的疗效,如急性扁桃体炎、肠炎、急性支气管炎等。鸭舌草清热的效果还能用于退热,可以治疗温热病或者外感风热导致的身体高热。
2、凉血止血:鸭舌草寒凉之性能深入血分,起到凉血的效果,从而治疗各种出血、咯血、尿血、吐血、便血等身体出血。只要是血热炽盛导致的出血,可用鸭舌草来起到缓解的作用。
3、消肿止痛:鸭舌草外用还能治疗和改善各种热毒雍盛导致的皮肤疔疮、丹毒等病,用鲜品外敷就能起到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



注意事项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虚寒性泻痢者不宜同食菊花、枸杞!
鸭舌草和菊花性质都较为寒凉,如果一同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鸭舌草性质寒凉,枸杞性质温热,如果一同食用可能会导致鸭舌草的药效降低。



​    食用方法:泡水:
将鸭舌草洗干净之后直接置于水中,等到鸭舌草完全浸泡之后,即可服用。
炒菜:
将鸭舌草洗干净之后可直接加入各种调味料炒制成菜,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有喜欢健康养生小知识的朋友们!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