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属于罂粟科白屈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屈菜:主根粗壮,暗褐色;茎聚伞状多分枝;基生叶少,基部扩大成鞘;伞形花序多花,黄色;蒴果狭圆柱形,具通常比果短的柄;种子卵形,暗褐色,具光泽及蜂窝状小格;花果期4—9月。
一、白屈菜的分布区域及生长环境
白屈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新疆等省区。白屈菜采用播种以及分株繁殖。
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及欧洲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500—22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草地或路旁、石缝。
二、白屈菜的别名
白屈菜又名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山黄连、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害羞和认生。
三、白屈菜的花语及寓意
白屈菜的花语是:害羞和认生。
这种花语的寓意可能与白屈菜的生长习性有关。
它只在太阳照射时开花,一旦下雨或阴天就会躲起来,这种行为模式可能被视为害羞或认生的表现。
四、白屈菜的形态特征
白屈菜是多年生草本,高30—60(—100)㎝;主根粗壮,圆锥形,侧根多,暗褐色。茎聚伞状多分枝,分枝常被短柔毛,节上较密,后变无毛。
基生叶少,早凋落,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宽倒卵形,长8—20㎝,羽状全裂,全裂片2—4对。
倒卵状长圆形,具不规则的深裂或浅裂,裂片边缘圆齿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具白粉,疏被短柔毛。
叶柄长2—5厘米,被柔毛或无毛,基部扩大成鞘;茎生叶叶片长2—8㎝,宽1—5㎝;叶柄长0.5—1.5㎝,其他同基生叶。
伞形花序多花;花梗纤细,长2—8㎝,幼时被长柔毛,后变无毛;苞片小,卵形,长1—2㎜。
花芽卵圆形,直径5—8㎜;萼片卵圆形,舟状,长5—8㎜,无毛或疏生柔毛,早落。
花瓣倒卵形,长约1㎝,全缘,黄色;雄蕊长约8㎜,花丝丝状,黄色,花药长圆形,长约1㎜;子房线形,长约8㎜,绿色,无毛,花柱长约1㎜,柱头2裂。
蒴果狭圆柱形,长2—5㎝,粗2—3㎜,具通常比果短的柄。
种子卵形,长约1㎜或更小,暗褐色,具光泽及蜂窝状小格;花果期4—9月。
五、白屈菜的药用价值
白屈菜味苦,性凉;有小毒。
归肺、胃经,解控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院李痛、咳嗽气喘、百日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有镇痛、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痛;止咳;利尿;解毒。
主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六、白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白屈菜具有:消肿止痛、利水止咳
白屈菜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白屈菜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胃经,具有消肿止痛、利水止咳等功效。
1、消肿止痛:白屈菜入胃经,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症疫积聚等病症。
2、利水止咳:白屈菜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泄热,又入肺经,能降气止咳。白屈菜有利水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腹痛、黄疸以及咳嗽等病症。
白屈菜中含有的白屈菜碱成分,具有镇静止痛、祛痰平喘的作用。
而含有的血根碱及白屈菜红碱,具有抗炎的作用。
七、白屈菜的治疗及禁忌
无特殊谨记人群!
白屈菜又叫断肠草,是可以抗肿瘤的中药草中的一种。
但是,白屈菜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并且孕妇及体弱者要慎用。
适宜人群
胃痛患者、咳嗽患者。
本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
植物之美,源于自然之恩;分享植物知识,感受乡间美好!草木情,乡间味,都是草药至宝。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