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有一宝,它叫灯笼草,用来煮水作用厉害了,遇到采摘些收藏起来试试!



         灯笼草属于——[茄科]

灯笼草的别名:
打卜草、打额草、水灯笼。
灯笼草又名红菇娘、挂金灯、戈力、酸浆、灯笼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灯等北方称为菇蔫儿、姑娘儿,它的果实可食用,主要生长在田间地头,村边草丛中。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采集,由于年龄小不懂得药用价值,只看到长的像灯笼、又很好玩、又好吃,所以放学后就和伙伴们采集来吃,开心的不得了。

灯笼草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
茎直立或披散,上有细棱,具短毛。单叶互生,或2片聚生。
卵圆形至矩圆形,长3.5~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或斜偏,边缘浅波状或有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脉上均被短茸毛,下面较密。
叶柄长7~25毫米,被短茸毛。花单生于叶脓;花梗长4~5毫米,具短茸毛。
花萼绿色,钟状,5浅裂,径3~4毫米,表面有5棱,具短茸毛;花冠黄色,短筒状,长约5毫米,5浅裂,裂片圆形,喉部内面带紫色。
雄蕊5,花丝黄色,药蓝紫色,超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浅黄色,柱头绿色,圆形。
浆果圆形,直径约1厘米,黄色;宿萼在结果时膨胀成灯笼状,包围在浆果外面,但与果分离。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灯笼草的分布区域包括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此外,‌灯笼草也在印度至东南亚及日本南部有种植。‌
这些信息表明灯笼草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从中国的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扩展到东南亚和日本南部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田间、路旁、村边。
灯笼草喜温暖、湿润、半日以上光照环境。耐高热,霜冻后地上部枯萎,次年春季又萌芽生长。
耐贫瘠和干旱,喜充足水肥,忌积水。土壤要求不严。冬季注意排水,同时停止施肥。
生长于海拔至3400米山坡、路边、林下、灌丛中。

灯笼草的主要价值
药用:民间用全草入药,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胆囊炎、黄疸型肝炎、感冒头痛、腹痛、小儿疳积、上火、火眼、跌打损伤、疗疮、皮肤疮疡、蛇及狂犬咬伤、烂脚丫、烂头疗及痔疮等症。
营养:果实为浆果,味酸、苦,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某些微量元素、酸浆醇AB、和本甾醇钝叶醇、环木菠萝烯醇等。
园林:做盆栽观赏花卉,冬春季理想盆栽花卉;做年宵花;片植做地被。
分享你的世界

灯笼草的功效与作用
灯笼草,中药材名。
本品为——茄种植物灯笼草的全株。
夏、秋采收。
根、茎、花、都可入药。
夏秋采集。主要生长在田间地头,村边的草丛中。
功能主治为: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
灯笼草:苦凉。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降压、强心、抑菌等功能。主治热咳、咽痛、音哑、急性扁桃体炎、小便不利和水肿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灯笼草泡水喝
一般情况下,灯笼草泡水喝的功效是促进消化、消炎杀菌、利尿排毒等。
1、促进消化
灯笼草泡水喝能为人体补充一定营养,而且能提高人类肠胃消化功能并能理气和胃,它能加快肠胃中消化液分泌,并能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膜,而且能阻止肠胃中炎症滋生,能维持人类消化系统健康,可防止肠炎,胃炎以及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出现。
2、消炎杀菌
消炎杀菌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毒能力,是灯笼草泡水喝的重要好处,因为灯笼草中含有多种天然药用成分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菌和致病菌能抑制人体内病毒活性,可防止人体细胞被病毒感染,能让人体自身抗炎抗病毒能力明显增强。
3、利尿排毒
灯笼草入药后通常会入肾,人们用它泡水喝,可提高肾功能,并能加快身体内尿液生成,能起到明显的利尿作用,对人类因肾功能减退导致的小便不利和身体水肿有一定治疗作用,另外人们在出现湿热黄疸后用它泡水喝,还能让体表出现了黄疸尽快消失。


灯笼草的副作用
再好的药草也有它的副作用。
比如脾胃虚寒的人:灯笼草性味苦寒,脾胃虚寒的人喝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出现胃脘疼痛、大便不成形等症状不可服用。
对灯笼草过敏的人:易过敏体质且对灯笼草成分过敏的人喝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丘疹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本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
植物之美,源于自然之恩;分享植物知识,感受乡间美好!草木情,乡间味,都是草药至宝。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