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 是万能的止血良药,人称“血见愁”,药用价值这么好,大家都还不知道吧?


            

“地锦草” 万能止血良药,人称“血见愁”,原来价值这么好,大家都还不知道吧?
地锦草,作为一味中草药,其特性与功效十分丰富……
地锦草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而且其药用价值广泛,是中医药材中的瑰宝。
地锦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多种药用功效上。

地锦草的信息来源
地锦草属于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千根草、小虫儿卧单、血见愁草、草血竭、小红筋草、奶汁草、红丝草等。

地锦草的生长环境与分布区域:
地锦草生长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平原湿地、沟边、河岸等处。
地锦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县市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在中国为广布物种,除海南外,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此外,地锦草还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铺地而生,常见于草原、荒地、田间、地头、石缝、砖缝等环境中。


地锦草的形态特征:
根:纤细,常不分枝。
茎:匍匐,自基部以上多分枝,基部常红色或淡红色。
叶:对生,呈矩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于中部以上具细锯齿。
花序:单生于叶腋,边缘具白色或淡红色附属物。
蒴果:三棱状卵球形,花柱宿存。
种子:三棱状卵球形,灰色,无种阜。


地锦草的药用价值:
功效:地锦草全草均可入药,其味辛,性平。
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瘀,止血而不留瘀的功效。
主治:常用于血热所致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
同时,地锦草还具有抗菌、中和毒素及杀虫的作用。
采收加工: 花果期:5—10月。
采收与炮制: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
地锦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治疗由湿热引起的病症,如痢疾、泄泻、黄疸等。
它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帮助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地锦草有利湿退黄的作用,对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能够利湿清热,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改善病情。

地锦草还具备活血止血的能力。
无论是血热引起的咳血、便血、尿血,还是外伤出血,地锦草都能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出血。
除了上述功效外,地锦草在民间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蛇咬伤,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还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作用。

禁忌:
血虚无瘀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地锦草具有很多药用价值,但使用时仍需遵循医嘱,确保安全有效。
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地锦草的药理作用:地锦草鲜汁、水煎剂,以及水煎浓缩乙醇提取物等体外实验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等多种致病性球菌及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中和毒素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止血作用及抗炎、止泻作用。

外用配伍:
治疗带状疱疹
配伍:鲜地锦草30克,鲜马齿苋30克。
用法:捣烂取汁涂患处,每日2次。
功效:地锦草和马齿苋均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捣烂外敷可治疗带状疱疹。

其他配伍:
与猪蹄炖汤
配伍:地锦草30克,猪蹄一只。
用法:以猪蹄炖汤煎药,去渣,对黄酒100克,温服。
功效:此配伍可增强地锦草的滋补作用,适用于体虚者。

与多种中药合用
配伍:地锦草20克,茵陈15克,栀子15克,生地黄10克;或地锦草20克,生地黄、牡丹皮各15克,当归、黄芪、炒麦芽、侧柏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2次,连服数天。
功效:这些配伍根据具体病症的不同,可分别用于治疗黄疸、崩漏、乳汁不下等多种病症。


本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
植物之美,源于自然之恩;分享植物知识,感受乡间美好!草木情,乡间味,都是草药至宝。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