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一种生态医学,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体为中心,以和谐为目标,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美好景象。中药丰富人类生活的内涵,展现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亮色,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崇尚和尊重。
玉米须的别名:
玉麦须,玉署黍蕊,棒子毛。
玉米须子属于禾本科:
玉米须子:是禾本科植物玉属黍的花柱和柱头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有记载玉米须:利尿消肿,平肝利胆,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副鼻窦炎,尿路结石,胆结石,还有预防习惯性流产等。
玉米须子的寓意和象征:
在民间玉米身上有很多美好的寓意,玉米粒寓意着子孙满堂,玉米叶抱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寓意着包包发财,玉米须子寓意着岁岁平安,玉米丰收后黄灿灿的颜色寓意着金玉满堂、五谷丰登。
玉米须子的生长环境:
玉米须别名苞米须,玉蜀黍,六谷须,珍珠米须,形态特征属一年生草本,高1~3米,秆粗壮,直立,节间有髓,基部各节生有气根,叶片长大,剑形或披针形,雄性圆锥花序顶生,雌花序腋生,为多数稍状苞片所包,雌小穗孪生,成8~18行排列在粗壮的穗轴上,雌蕊具丝状花柱,长约30厘米,鲜时黄绿色,至红褐色,颖果略呈球形,秋玉米收获时采摘,晒干。
玉米须子的形态:
玉米须的形态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玉米须生长在玉米尖上,象头发丝,长10公分左右。
2、玉米须的形态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
2、玉米须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无柄,有短柄。
3、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眉毛胡子一把抓。玉米须象头发丝,根发黄白,尖发黑。玉米须,就是像头发丝,玉米秃尖。
玉米须状如发丝,基部平直,外露卷曲。
玉米须生长在玉米尖上,像头发丝,长10公分左右。
玉米须子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须子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点:
利水消肿、降三高、保护心脏。玉米须子,可鲜用或晒干生用。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玉米须子具有利水消肿、降三高、利胆、保护心脏、止血、开胃等功效。
1、利水消肿:玉米须子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2、降三高:玉米须子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主要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玉米须子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玉米须子含维生素K,如果有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3、利胆:玉米须子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
4、保护心脏:玉米须子中含有的类黄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
5、止血:因为玉米须子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6、开胃:玉米须子有开胃作用,可用它煮水或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炎热的夏天,喝杯玉米须子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7、玉米须有降血糖作用,对少白毛(有白发的人)有一定作用。
玉米须子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宜。
食用方法~可代茶饮用:
清水洗净玉米须子,放入锅中,加冷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5分钟,待凉,玉米须捞出即可饮用了。
熬粥:
将玉米须子还有白茅根一起放入锅中,加水,最后留下药液。在药液中加入大米以及薏苡仁,最后熬煮成粥之后服用味道鲜美。
禁忌人群:
低血糖、低血压、尿频尿急、缺钾患者
不宜同食海螺、牡蛎。
玉米须子和海螺不宜同食,玉米须子跟海螺相克,两者一起大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会引起身体不适。玉米须子和牡蛎不宜同食,玉米徐子中的营养价值高,而牡蛎中的含锌量很高,单独食用时具有补益保健功效,但是两者同食,可能会阻碍锌的吸收。
温馨提示:
本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是药三分毒!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