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
民间千年中草药,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秉四时五行之灵气,感受药草之韵味,及其具有独特的灵性和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之草药,引导大家走向健康和幸福,其神奇功效在众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大戟科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目或金虎尾目的一个科。全世界约300属,8000余种!
大戟科的大戟属植物,作为药用植物有很早的历史,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大戟、甘遂、巴豆、狼毒、泽漆等药物的作用,疗效确切,一直沿用到现在。
大戟的别名:京大戟、湖北大戟。
大戟科:被子植物门
大戟科:金虎尾目下的一科
中文名:大戟科
界:植物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大戟的花语是:
大戟的花语是富贵:意思是指有钱财、有地位,现指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大戟的寓意是:
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使富裕而显贵。
指有财有势之人。
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财物、财宝。
宝贵,珍贵。
犹富足、富有。
美好、华丽。
大戟的分布区域:
一般分布于全国各地区《除台湾、云南、西藏和新疆》,北方尤为普遍。分布于朝鲜和日本等地!一般模式标本采集自北京附近。
大戟的生长环境:
一般生长于海拔200~3000米,山坡、灌丛、路旁、荒地、草丛、林缘和疏林内。大戟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喜潮湿。生长适温15~28℃。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好。
大戟的生长形态及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20~30cm。直径6~14mm,分枝或不分枝。茎单生或自基部多分枝,每个分枝上部又4~5分枝,高40~80 或者90cm不等,直径3~6cm或者 8cm,被柔毛或被少许柔毛或无毛。
叶互生,常为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变异较大,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呈楔形或近圆形或近平截,边缘全缘,主脉明显,侧脉羽状,不明显,叶两面无毛或有时叶背具少许柔毛或被较密的柔毛,变化较大且不稳定;总苞叶4~7枚,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近平截,伞幅4~7cm,长2~5cm,苞叶2枚,近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平截或近平截。
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无柄;总苞杯状,高约3.5mm左右,直径3.5~4.0mm左右,边缘4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缘毛,腺体4cm,半圆形或肾状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数,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具较长的子房柄,柄长3~5 cm或者7mm,子房幼时被较密的瘤状突起,花柱有3,分离、柱头2裂。
蒴果球状,长约4.5mm,直径4.0~4.5mm,被稀疏的瘤状突起,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花柱宿存且易脱落。种子长球状,长约2. 5mm,直径1.5~2.0mm,暗褐色或微光亮,腹面具浅色条纹,种阜近盾状,无柄。花期5~8月,果期6~9月。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大戟具有泻水逐饮的作用,服用后可刺激肠管以及增强肠蠕动,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通过排尿、排便的方式将体内多余的水湿逐出体外,可用于治疗身体水肿、腹水、胸水、排泄困难等病症。大戟还有消肿散结的作用,能够治疗因湿痰流聚造成的瘰疬痰核,同时对于颈部以及腋下的痈疽也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另外,将大戟捣烂后外敷还可以治疗疮疡肿毒。
注意事项适宜人群:
水肿胀满者、痰饮积聚者、瘰疬痰核!
食用方法:煮蛋准备适量的大戟和鸡蛋,将两者一同放入砂锅中,并加入清水,随后用大火将水煮沸再用小火慢煮,煮三小时后将鸡蛋取出,将鸡蛋壳剥去后即可食用。
大戟煮鸡蛋:原料大戟60克,鸡蛋7个。
做法 :将药和蛋共放沙锅内,水煮3小时后将蛋取出。
食用法: 每日早上吃鸡蛋1个。
功效: 消痰散结, 适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有功效。
禁忌人群:
孕妇、虚寒体质者、体质虚弱者
不宜同食甘草、薯蓣。
大戟具有一定的毒性,且药性与甘草相反,因此在使用大戟时应避免与甘草同用,容易增加大戟的毒性,并且配伍甘草的量越多,大戟的毒性就越大。另外,大戟的药性与薯蓣的药性相恶,配伍时也应注意,否则会失去药性!
友情温馨提示:
本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是药三分毒!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