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草药/柴胡


初冬时节,那片片枫叶都红了,一阵风吹过,叶片就像是一些花瓣似地飘落下来。


柴胡是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晾干可用。
柴胡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伞形目
柴胡的花语及寓
柴胡是  门外的狗尾巴草
暗恋:默默的爱着对方。
坚韧: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
艰难的爱:一份爱情虽然十分艰难,时刻都有可能破裂,但还是会将爱进行到底,不被人了解。

柴胡的分布区域
柴胡主要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两种,分布区域如下:
1、北柴胡的产地分布
北柴胡别名竹叶柴胡、硬苗柴胡、韭叶柴胡(安徽)、津柴胡等,生于较干燥的山坡、田野及路旁等处,产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主产于东北及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等地。
2、南柴胡的产地分布
狭叶柴胡习称南柴胡,主产于东北、陕西省、内蒙、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地。
柴胡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土壤、光照
1、柴胡常野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山区、丘陵的荒坡、草丛、路边、林缘和林中隙地。适应性较强,喜稍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耐旱,忌高温和涝洼积水。
2、柴胡种子有一生理后熟现象,层积处理能促进后熟,但干燥情况下,经4~5个月也能完成后熟过程。发芽适温为15~25℃,发芽率可达50%~60%,种子寿命为1年左右,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3、温度:柴胡喜欢温暖,一般种子要在18℃以上才开始发芽,之后的温度都可以生长,但是植株生长最适合的温度是18℃~22℃之间,温度在3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冬季可以低温越冬,在零下几十度都是可以越冬的。
4、湿度:喜欢湿润气候环境,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而且还怕积水,洪涝,所以靠近河岸的土地不要种植。5、土壤营养:适合在中性、偏酸性土壤种植,选择团粒结构的土壤,需要阳光充足、排水方便,深层疏松的沙壤土。6、光照:人工种植时幼苗是需要遮阴的,阴凉环境生长,成株都需要足够光照,需要向阳生长,需要有强度的光照条件,这样才可以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就会越高,弱光环境,隐蔽环境,都会生长不好!产量就会低。


柴胡的生长形态​
​柴胡植株高度一般为30~100㎝,全株多分枝,呈圆柱形,直立生长。茎呈圆柱形,中空,有纵条纹,表面绿色或带有紫红色斑点,稍具光泽。柴胡的根部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质地坚实,断面呈白色,具有特殊的香气。
柴胡的叶子为二回羽状复叶,长15~30㎝,宽5~8㎝。叶柄长2~5㎝,叶轴具翅。小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3㎝,宽0.3~0.8㎝,边缘有锯齿,叶面绿色,背面稍带白粉。叶脉在叶背面明显,呈网状分布。
​柴胡的花为伞形花序,花序直径为2~5㎝。总苞片2~3枚,线状披针形,长约5㎜。伞辐5~10条,长1~3㎝,无毛,花瓣5枚,长椭圆形,顶端圆形,花瓣呈黄绿色。花盘浅杯状,子房下位,花柱2枚,短而粗,柱头截平。柴胡的花期为6~8月。
柴胡的果实为椭圆形,长约3㎜,宽约2㎜,表面有5条明显的纵棱,棱上有短柔毛。果实成熟时呈棕黄色,具有浓郁的香气。果期为8-10月。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主治:疏肝解郁、退热、补阳,柴胡归肝经,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对于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情志抑郁、乳房胀痛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柴胡性微寒,还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能够缓解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导致的发热。另外,柴胡有补阳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虚、脏器脱垂等病症。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镇静、镇痛的作用,还能够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
适宜人群
胸胁胀痛者、月经不调者、感冒发热者、子宫脱垂者、脱肛患者等等!
食用方法煎汤
准备适量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之后取汁去渣,再煎,留取浓缩的药汁服用即可。
还可以煮粥喝
准备适量的粳米、柴胡。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柴胡和清水,煮四十分钟即可盛出食用。泡水
取适量的柴胡、山楂,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泡十五分钟即可饮用。

禁忌人群
肝阳上亢者、肝风内动者
柴胡的副作用一般有引起过敏、加重肝肾负担等。柴胡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表散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当患者出现药物适应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规范用药
不宜同食: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维生素C片等。因为柴胡中含有槲皮素,不宜与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等同服,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与柴胡相结合会形成络合物,影响药物吸收。其次,柴胡不宜与维生素C片一起吃。维生素C可将柴胡中的苷类分解成苷元和糖,从而影响药效。
温馨提示读者朋友们!
本文章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切记不要随意搭配药物进行食用!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