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咳嗽” 铁三角 // 茯苓、杏仁、桔梗,今天文章介绍铁三角之一 “茯苓”。


    
                    书怀绝句
                     宋 ·陆游
              早佩黄庭两卷经,
              不应灵府杂膻腥。 
              凭君为买金鸦觜, 
              归去秋山斸茯苓。

茯苓别名:
茯苓的别名:茯苓又名松苓、云苓、玉灵,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等
茯苓的生长环境:
茯苓的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但总体上需要干燥、向阳、坡度10-~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并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茯苓是一种多年生真菌。
​​

其生长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地理环境:茯苓适应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环境,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地或山脚下的平原地区。它喜欢湿润的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2、光照条件:茯苓对阳光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大部分时间需要暴露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但也需要一定的阴凉处避免过度的直射阳光。
3、水分条件:茯苓对水分要求较高,喜欢湿润的环境。在生长季节,它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通常是通过降雨来获取所需水分。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对茯苓的生长至关重要。
4、土壤条件:茯苓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选择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生长。它更适合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pH值应在4-6之间。
5、生长区域:茯苓通常生长在森林或山地的边缘地区,或者水田、田边等水分湿润的地方。它可以与其他树木共生,也可以在枯木上生长。
6、茯苓的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但总体上需要干燥、向阳、坡度10-~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并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


茯苓寓意和象征意义
具有多重寓意和象征意义:
象征人的财运:代表着人生中财运的顺畅和发达。己未透出表示自身财运丰厚,而庚在午中则表示财运强盛,因此无论是事业还是投资理财,这样的格局都会让人事业有成,财运亨通。
象征着人缘:表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己未透出则表示自身的人缘较好。良好的人缘不仅能够在社交和事业上受益,还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在命名中,苓字寓意吉祥又有内涵,代表欢乐、合群、人缘好,还寓意心思细密、眼光独到、处事圆滑、前途光明、财富富足。

此外,茯苓作为中药名,具有利尿、镇静等作用,而茯苓作为植物名,其寓意为繁盛、青春、可贵。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能。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水肿:
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猪芩、泽泻、白术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之水肿,常与附子、白术等同用;
治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者,常与滑石、阿胶、泽泻等同用。
脾虚泄泻:
治脾虚湿盛之食少倦怠、便溏泄泻,常与白术、山药、薏苡仁等同用。
痰饮证:
治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所致的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者,常与半夏、陈皮等同用;
若治中阳不足,饮停胸胁,症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心悸失眠:
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
若心肾不交之神志不宁、惊悸健忘、失眠等,可与党参、远志、石菖蒲同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等。茯苓的禁忌包括气虚下陷、阴虚火旺者禁用。
禁忌:
气虚下陷:
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对于身体水肿以及小便困难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对于气虚下陷的人群使用茯苓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
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的患者不宜使用此药物,因为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阴虚火旺的患者服用茯苓之后容易加重阴虚的表现。
茯苓的副作用在临床上主要为小便量增加、胃肠道不适。
茯苓有较好的利尿效果,如果食用过多容易导致小便量增加,严重的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空腹食用茯苓还会导致胃肠道出现不适,使胃黏膜产生过多的胃酸,导致胃痛、胃胀等症状发生。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多煎汁服用,也可煮水、煮粥或煲汤使用。茯苓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10~15g。
泡水喝:
将茯苓磨成粉后直接用开水冲服,或与枸杞子一起泡水饮用,可治疗小便不利症状,增加免疫力。
茯苓饼:
将茯苓粉与面粉、酵母混合制成面团,蒸熟后食用,可健脾安神。
陈皮茯苓粥:
将茯苓、陈皮、粳米熬粥喝,可安神祛痰、健脾理气,缓解胸闷、消化不良、腹胀、恶心等症状。
 荷叶茯苓粥:
将茯苓、粳米、荷荷叶茯苓粥,将茯苓、粳米、荷叶一起熬粥喝,能够起到利水消肿、清热祛湿的作用,可以缓解因中暑导致的水肿、胸闷、头昏脑涨等症状
不适应人群:
茯苓是一味效果较好的中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食用茯苓的,肾虚尿多、虚寒滑精以及精伤口干者慎用茯苓,食用茯苓时,要避免食用米醋以及浓茶等,否则容易中毒,出现皮肤红肿以及腹痛等症状。

文章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读者朋友们!本文章中药材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如有疑问?请遵嘱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请切记!

👆👆有喜欢健康养生小知识的朋友们!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