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前,稻盛和夫是爱哭郎,学渣,打工仔,后来,收购美国公司,手握2家世界500强,最厉害的是65岁出家,78岁出山


  文:以梦为马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稻盛和夫,
1932年1月30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一个普通的贫苦家庭。
儿时,他是远近闻名的爱哭郎。求学期间,是名副其实的学渣。
考初中,两度失利。因政策免考,升入高中,又落榜心仪的大学。
毕业后,屡次面试,无一成功,甚至绝望到加入黑社会谋生。
27岁之后,稻盛和夫人生进入开挂模式,63岁,手上诞生了第2家上市公司,又一个世界500强。
65岁,功成身退,将股权馈赠给员工,出家为僧。
低开高走的稻盛和夫,如何拥有这般传奇的人生?
让我们走进他的人生巨变,揭秘他的传奇密码!

01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使得人生发生了巨变,他明白了,
一生的修行不在别处,而是在“现场”。
1955年,稻盛和夫进入老牌公司松风工业。
入职第一天,宿舍环境像是一盆冷水,把稻盛和夫从头到尾浇了个遍。
一间破旧的荒屋,全是草屑,看不到榻榻米的影子。宿舍里没有厨房。5个大学生慌张买来席子钉好,自己动手用七厘炭炉生火做饭。
每天晚上,几个人以味噌汤,一点天妇罗碎渣为食,果腹充饥。
下班,去周边副食品店买东西。
一看是松风工业的新入职小伙子,直摇头,
“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啊,在那样的公司,连媳妇儿都娶不着哦。”
稻盛和夫顿时没了干劲儿。
其他4个大学生,陆续辞职了,稻盛和夫却在哥哥的“呵斥激励下”,无法离开。
进退维谷反而让稻盛和夫静了下来,他决心全身心扑在“工作现场”。
既然待在脏乱的宿舍影响心情,索性便把被褥、锅甚至是炭炉都搬进了研究室,从早到晚埋头于实验研究之中。
当时松下电器委托稻盛和夫公司,生产一批U型高压绝缘体零部件,用于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子枪,原本一直从荷兰进口,这次松下电器希望运用国产化材料。
稻盛和夫创新地引入新材料镁橄榄石陶瓷,国内尚属首次。
可是镁橄榄石原料是干燥的粉末,难以成型,需要粘合剂,传统的黏土直接导致产品不纯,携带杂质。
粘合剂成为了产品生产的阻碍,这一难题终日困扰着稻盛和夫。
那天经过实验室,稻盛和夫边走路边思考,一个趔趄,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几乎摔倒,稻盛和夫吓了一跳,气愤地不禁叫到:
“谁在这乱放东西?”
低头一看,一些褐色的松脂一样的东西,黏在了鞋上,是前辈放在实验室里的石蜡!
一下子,稻盛和夫像被雷劈中般,
“就是这个!”
原来,石蜡就是稻盛和夫苦苦寻找的新型粘合剂。
一会儿吃惊,一会儿兴奋,让周围同事儿一脸懵!
稻盛和夫顾不上这些,急忙把镁橄榄石原料和石蜡放入锅里,像炒饭那样搅拌,然后放入模子里成型。
完美的产品出现了,没有任何混杂物!
稻盛和夫感慨地说,
这大概就是神灵的启示!
稻盛和夫的研究成果很快被工业化,可以说,他一己之力挽救了那个时期的松风工业。

02
明明松风工业糟糕的环境并没有发生改变,为什么稻盛和夫发生了蜕变?
答案是,稻盛和夫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现场”,与现场互动!
入职初期,稻盛和夫眼中看到的是公司种种令人失望透顶的现状。
松下工业濒临倒闭,纳入银行管理名单,高层内讧不断,劳资纠纷频繁发生,订单持续减少,工资延发。
这一切,让稻盛和夫拒绝环境,一心只想着远离环境。
哥哥的一番训斥,让稻盛和夫开始认命,转而全身心投入到当下所处的环境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与“现场互动”!
稻盛和夫先是离开了影响心情,脏乱的宿舍,将被褥、锅甚至炭炉都搬进了研究室,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能够专心研究的“现场”!
在和“现场”的一点一滴地互动中,“现场”也开始给稻盛和夫赠送礼物—镁橄榄石原料,石蜡!
在不断与临在“现场”的修行中,稻盛和夫收获了越来越多的馈赠!
一次,稻盛和夫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混合陶瓷粉末,将原料放入磨机的实验器械,放入粉末让它骨碌碌来回转动,粉碎材料,他发现,每次产品达不到理想状态!
那天,他又尝试了下,依旧如此,那一刻,他眼前浮起一位前辈的身影。一个打扫卫生前辈的身影!
前辈是一位资深的技术员。每次混合材料前,就坐在清洗原料的地方,竭尽全力地用刷帚清洗球磨机,小球上有一些小坑,就事先用刮刀,把那些粉末抠出来,再用刷帚洗得干干净净。
清洗完实验器具后,还要用挂在腰间的毛巾把小球擦拭一遍。
稻盛和夫很不解,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做?按照书上的步骤不就好了么?
反复实验失败,浮现在眼前,清洁小球的场景,让他一下子醍醐灌顶。细致地清洁工作,避免了残留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前辈的背影教会了稻盛和夫,“现场”经验的重要性。

03
贴近现场,沉浸于现场之中,全身心地互动投入,就会得到馈赠!
后来,类似的馈赠经历一次又一次发生!
1959年4月,稻盛和夫自主创业,成立京都陶瓷公司。从一个小公司慢慢成长为世界500强公司。
在公司进入医学领域的多元化进程中,公司研究生产人造牙齿,人造骨骼。需要把只有用钻石才能切割的高硬度单结晶体蓝宝石,加工成螺钉的形状,表面必须没有任何一个瑕疵。
反复失败后,一天,开发小组的负责人偶然在研究室的门口捡起一张纸,上面写着硅片的镜面加工法。
一时间,大受启发,研发出了完全不同的蓝宝石研磨加工法,人造牙根成功投入生产。
稻盛和夫说,
对一个目标怀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象。
现场所有的东西,任何一个新发生的事物都会指向它,这时,神灵就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会向你洞开。

这不禁让稻盛和夫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次经历。
因为拒绝现场,逃避现场,内心对它充满疏离,排斥,导致疾病,灾难乘虚而入!
1944年年底,稻盛和夫感染上浸润型肺结核,发烧不止。
稻盛家是日本鹿儿岛邻里闻名的“结核病之家”。很多叔叔都染上此病,吐血、变瘦,不治而亡。
小时候,每每经过患结核病的叔叔居住的别院时,稻盛和夫极害怕传染,总是捂着鼻子匆忙跑过。
哥哥则不以为然,哪有可能那么容易传染上?
父亲更是一直在叔叔旁边照顾着,即便结核病末期,结核菌会异常地增多。父亲明知如此还是坚持。
与结核病日夜相伴的父亲,毫不介意的哥哥最终平安无事,只有万般小心的稻盛和夫在劫难逃。
原来,稻盛和夫一心要逃脱结核病的“现场”,内心格外恐惧,担心害怕空气传染,使劲捂着鼻子,可在通过别院时,憋得发慌,手不得不松开,结果反而深深地呼吸了几口。
稻盛和夫一心拒绝“疾病现场”,反而被“现场”无情缠住。
写在最后
多年后,手握2个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把经营成功概括为,
“现场有神灵”和“答案永远在现场”。
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建立了1000多个“变形虫”组织,把整个公司按照工序、产品类别细分为若干个小组,下放权力,最大限度地取消官僚层级,最大限度地让每个人贴近工作现场,释放每个员工的力量。
后来有人形象地说,这种力量叫做“地头力”!
很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会忽略此时此地的现场,忽略“地头力”,转而“飘在远方”,一味追逐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
稻盛和夫一直记得!
1997年9月7日,65岁的稻盛和夫在京都八幡的圆福寺出家了。
大师淡淡地告诉他:
“出家后回归社会(现场)继续奉献大众,才是你的佛道啊。”
78岁那年,稻盛和夫离开寺庙,步履蹒跚地走进了日本航空公司。
这是一家黑洞公司,负债1.5235万亿日元,宣告破产!
稻盛和夫深入现场,只用了424天,拯救日航于水火,一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
深入红尘的现场,才是最好的修行!
人生修行绝不是虚无缥缈,当下的现场也不是可有可无。
那里有答案,有神明的馈赠,也有足够的材料,支撑我们构筑具有创造性的人生!
《认知觉醒》说,每一次克制,都会变得强大。克制,也是一种在当下现场的修行,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参与的修行。
—       E N D   —
排版:水木
文案:以梦为马
校对:Linthan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Linthan,笔名:水木;以梦为马.
公号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文末福利
一、往期10万+文章供参考(更新至13篇)
00《我的阿勒泰》结尾,巴太回到了自己家,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现实中的阿勒泰,也是千千万万他们的家
01《我的阿勒泰》结尾,巴太回来了,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现实中的阿勒泰,还有千千万万的巴太没有回来
02《我的阿勒泰》火出圈,那个曾经的流量大咖却忽视以至于默默无闻?
03一个孕检不陪同,一个渐冻症检查不守护?段睿和蔡磊的相处透露出婚姻的真相
04蔡磊病情越来越重,段睿被诟病,错就错在这一点
05蔡磊最新动态冲上热搜,透露出的消息一好一坏
06弥留之际,蔡磊被骂,错就错在这一点
07训斥小孩,偷偷落泪,弥留之际,蔡磊让人感到极度陌生
08蔡磊段睿最近安静得可怕,但一发声,所有人都哭了
09害怕疼痛,“训斥”妻子段睿,弥留之际的蔡磊让我们感到极度陌生
10《我的阿勒泰》导演透露,张凤侠穿的几乎都是男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实中,也有很多女人穿“男装”
11、三金影帝张译见到他,化身粉丝,出演《我的阿勒泰》却被人忽略,不是他,你永不知,为什么有人说于适是老天赏饭吃
12、10岁,因他看懂《庄子》,20岁,因他迷上了高数和量子物理,后来,才发现,瘦弱的他,最厉害的是和聂卫平打桥牌
二、围观我的朋友圈

三、一套简单找到人生之路的方法
强推!力荐!只需回答几个问题,全世界最简单寻找“人生之路”的方法,被评为“神作”!
四、爆款文章的干货供学习
00疯狂5月,被小米点名,被蔡磊点赞,获得了睡后收入,心态也崩盘过,最后被一篇文章深深治愈
00公号第一周写作就变现三千,因忽略这一点,浪费2周,至少损失3000+
01月入4500+,2个月写出9篇10万+,只因我明白了如何取标题
02单日收入470+,一周收入近3000,新增2篇10万+,只因明白了如何“蹭”热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