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影
·
赏
析
看经典电影,品多彩人生
唯刺破黑暗
方照进光明
“砰砰砰”,血浆四溅,举着枪的阮经天,一枪一个,直接杀疯了!
漆黑的影院里,发出了阵阵叫好!巨大的荧屏上,此时正放着《周处除三害》的经典画面。
观影结束,离开座位的观众,不禁感叹,
“和这电影一比,春节档的那些好像小学生作业。”
《周处除三害》最近大火,一经上映,便以傲人之姿冲上热搜,豆瓣评分高达8.4分。
电影以惊人的超幅尺度,敏感尖锐的话题,暴厉恣睢的打斗,挑拨着人性的贪、嗔、痴,触目惊心地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自由,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的。
01
面对歹徒,女孩自然地问,接下来,我们去哪 ?
“没事儿,插了别人几下”。说着,男人将黑色的袋子一抛。“去洗洗”!声音透着威压。
洗发店里,一个五、六十岁年龄的男人,肤色黝黑,眼神凶狠。拿起白色的毛巾,擦了擦手上的血迹,双臂往后一靠,露出了张牙舞爪的蛇形纹身。
男人是举国前二的通缉犯,外号“香港仔”。无时无刻不再行使着暴力,“改造”着面前的女孩。
十几岁的女孩小美,穿着洁白的裙子,一副“成熟”的模样,强行镇定地打开袋子,一个尖锐的凶器带着血渍,躺在洗手台上,粘着模糊的内脏组织。
刺鼻的腥味向女孩扑来,她想要夺门而出,双手止不住地发抖,还是强忍着,小心翼翼地将利器清洗干净。
五官清秀的小美,仿佛就是男人擦手的那个白毛巾,一下子被血渍弄脏了白色。
明明可以将丢进下水道的杀人凶器,香港仔却煞有介事地带回到小美面前,让她亲自清洗,感受杀人的暴力血腥。
仅仅是手下跟着他戏谑地对小美发笑,“香港仔”当着小美的面,拿起一个一个啤酒瓶,朝手下的天灵盖重重砸去。
玻璃碴子发出“砰”一声,四溅开来,黑紫色的血线顺流而下。心有不忍的小美冲过来,握住了“香港仔”行凶的手,低声下气地劝解。他才缓缓放下凶器。
借由这次饶恕,男人用无声的行动,告诉小美,我是因为你,才手下留情。
也正是这双充满血腥的手,猥琐而肆意地入侵小美的尊严,无时无刻在使用着身体的暴力。
洗澡时,闯入浴室,哗啦一声拉开浴帘,暴露小美的隐私。
漆黑的房间,这双手用皮带死死将小美扣在床头,行恶心、猥亵的动作。
但凡小美侧过脸,展现一点反抗,“啪、啪”,凌厉的巴掌,打得小美眼冒金星。
“香港仔”用一次次生猛的暴力做派,一次次猥琐的身体虐待,让小美失去了应有的青春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麻木”。
她不仅放弃了抵抗,还把“香港仔”当做继父,她唯一的亲人。
原来,小美的母亲曾被“香港仔”从家暴丈夫手上救下,之后,母亲便将他视为恩人,顶替“香港仔”制毒、贩毒的罪行,甘愿忍受长达15年的牢狱之灾。
母亲如此,小美也对香港仔有着畸形的依恋。
这种依恋,借由血腥暴力的手段,一点点剥夺少女应有的人性部分,将她变成一个玩偶。
当另一位通缉犯陈桂林血刃香港仔,将半裸的小美从畸形的虐待中拯救出来,观众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
这个干净,弱小的女孩终于逃出禽兽不如的继父手掌,得救了。
然而,小美得知“香港仔”死后,呈现出的面部表情,复杂、纠结、清冷、可怜。清秀苍白的五官透露出更大的迷茫。
面对同样穷凶极恶的陈桂林,小美本能地想要依赖,自然地问,
“接下来,我们去哪?”
脱离了充满了暴力的人和环境,并没有让小美获得自由,她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熟悉的,可依附一切,急切希望从歹徒陈桂林这里,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归属感。
和小美母亲一样,面对这个将自己所处险恶环境中拯救出来的人,她敬之如神明,哪怕她并不熟悉,哪怕他是一个通缉犯。
是不是我将你从一份更大的苦难中拯救出来,再给你制造一份小一点的苦难,就应该被感恩戴德?
这是电影中引发我们思考的部分。
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女人即便忍受家暴也不离不弃。也许是因为,这种以暴力作为压制的手段,逐渐地剥夺了一个人的自主权,让她们产生了一种刻在身体里的病态依恋。
与其将她们孤独地丢在没有边界的自由中,还不如让他们沉浸于畸形的熟悉里。
现代版周处陈桂林,在除掉“第一害”香港仔时,就用小美的故事,系统地展示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会因经受来自身体与动作的暴力,而不断退让自己的底线,以至于达到屈服的恶果,表现出一种麻木、逆来顺受的非人性状态。”
02
面对子弹,他们唱着歌,没挪一步
“来这里,好好休息,放下世俗的执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儒雅的中年男人,一席白衣,带着金丝眼镜,面容慈爱地劝慰陈桂林。
陈桂林一路追查“第二害”林禄和,误打误撞来到了这片“伊甸园”。
一座端庄典雅石房,被一片郁郁葱葱的密林笼罩着,高大的乔木伸向天际,阳光从缝隙照进来,散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斑。
三五白衣少年,散落在四周,或安静地打扫,或轻轻地修剪枝丫,袅袅的炊烟,散发出淡淡的饭香。
大师法会中,所有人身着浅色服饰,于敞亮开阔的木地板上,席地而坐,伴随着悠扬的疗愈圣歌,所有人都沐浴在启迪灵魂的春风里。
尊者讲述了第一个故事,
“今早,我遇到一个老妈,她问我,为什么忙碌一生,什么都没剩下,一无所有。我说,一无所有不是也挺好嘛?
那些外在的东西,从此不再捆绑我们。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都在追求外在的意义,然而意义一定就真实么?人生就一定需要意义么?”
一席话,让陈桂林略有思考。他在生命的尽头,为了通缉榜上的排名,不惜历经波折,也要出掉“二害”(香港仔和林禄和),这一切是否值得?
自那以后,尊者就格外关照陈桂林。
林禄和他在哪里?陈桂林问出了此番到这的目的。
站在林禄和的无名碑前,尊者讲述了第二个故事,
“几年前,我还是这里的医生,大半夜,我被叫醒,看到了一个满身是血的男人,他叫林禄和,他受伤很重,我们希望全力医治他,弥留之际,他却拒绝了。
他说,我这一辈子,犯下太多罪孽,这是我的报应,我已经看透了一切,看完我这短暂的一生,知道今晚就是我的死期,我也仿佛看透了诸位的一切,把剩下的精力用在拯救其他人身上吧。”
尊者紧接着说,那个“林禄和”叫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生日以及寿阳。也就是在他的嘱托下,我创办了新心灵舍。
陈桂林得知这一结果后,心情矛盾复杂,唯一的至亲奶奶已经死去,自己苦苦追寻的头号通缉犯“林禄和”也化作尘土,顿时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方向。
他相信了尊者的故事,也相信了一切。一个罪犯最后获得救赎的故事击中了他,他决定在这里度过余生,成为这里的一员。
陈桂林收起了枪,将当年搏命挣来的一百万,和奶奶送他的生日礼物手表,放进了火堆里,看着心爱的手表化作灰烬,他痛哭流涕。
借由这次情感和物质的割舍,陈桂林将这里当成了新的家。
加入典礼中,身着白衣的众人将陈桂林围在中间,他跪在地上,挺直腰板。接受着尊者和手下的鞭笞,每打一下,尊者都发出一道责骂。
“你是罪人,你危害国家。。”
结束前,尊者从背后拽着他的头,将他的一撮头发,狠狠割下。
仿佛这割的不仅仅是头发,也是他的“脑袋”。
陈桂林的周生罪恶仿佛因为仪式已经逝去,他看着身体上的道道疤痕,傻乎乎地笑了。痛苦换来了“新生”。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这就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然而,尊者就是第一杀人犯林禄和。
陈桂林的身体并没有如约好转,舍弃的物质被尊者中饱私囊。小男孩的母亲在以尊者为首的逼迫下,自杀身亡。陈桂林当着众人面,被捅得血肉模糊,活埋在荒郊野外。
死而复生的陈桂林,找回了枪支,回到大师法会中,对着那些被洗脑的信徒和尊者,举起了枪。
“我数十个数,想活的人离开。”陈桂林警告道。
面对枪口,一大半的信徒麻木地站立着,不逃跑,不害怕,仿佛生活在他们自我构建的虚幻中。
观众并没有因为那些人的死亡而感到可惜,甚至陈桂林杀疯的举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爽感。
究其原因,死亡的那些人并不能真正代表人。他们失去了一个人该有的情感,意识,判断甚至是智商,完全沦为了一种主体(尊者)意识的附着物。
现代版周处陈桂林,在除掉“第二害”林禄和时,用自己和那些麻木无知被人洗脑的故事,系统地展示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谎言编织的话语,故事,以及一系列“非人”的仪式下,表现出一种人性彻底的沦丧。
最恐怖的是,编织谎言的尊者也相信了自己的洗脑故事,面对子弹,他也没有躲避,正中眉心!”
如果说第一种洗脑的方式借助于肢体的暴力,第二种就更加深层次,采用的是一种献祭般的仪式,让一个人变得如同行尸。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结尾,经历了这一切陈桂林,终于找回了真实的人性,在行刑前,放下了内心的贪、嗔、痴,真心地为自己曾经的罪行赎罪,悔过流泪。
电影《周处除三害》的名字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相传,周处年少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与南山上白额虎,长桥下蛟龙,一样让百姓叫苦不迭。
经人相劝,周处决心上山,先去杀死猛虎,后又入水与蛟龙以命相搏,长桥下,二者恶斗三天三夜,同乡所有人都以为以周处为首的“三害”尽死,相互庆祝!
周处从水中出来后,看见一副欢欣鼓舞的场面,才意识到自己也被称为“一害”,心生悔意,终成忠诚孝子。
电影中的三害并不仅仅是指以黑帮为代表的“香港仔”,以“xie教”代表的林禄和以及以杀手为代表的陈桂林。
贪婪,嗔狂,痴傻更是人性内在的“三害”。藉由这三害,衍生了谎言,暴力和死亡。
相比于电影生猛的尺度,血腥暴力的画面,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引发思考。
这个电影叩问我们,
“一个人是怎样被自己的贪、嗔、痴所演化而成的暴力所裹挟,从而上演人间奇景?”
“一个人如何才能真正被定义?”
“是不是你从一份苦难中将我拯救出来,再施加给我一份小一点的苦难,就在拯救我?”
借由这个故事,也许我们能试着刺破黑暗,让光明照进来。面对暴力和不公,保留一份距离,面对贪嗔痴,试着学会放下。
【男人至死是少年系列】
编辑|以梦为马
审稿|以梦为马
关注我,一起品读电影,感受人间百态!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