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皮还是?只因这一点,渐冻症也无法阻挡蔡磊的步伐


  文:以梦为马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4月21日,最新消息,蔡磊接受央视新闻采访,口齿不清晰地说:
“我舌头和下嘴唇都萎缩了。在我倒下之前干掉渐冻症,给我的时间太短了。如果给我十年时间,秒杀他。”
短短几句话语,蔡磊就冲上了热搜。
一部分人对蔡磊拖着病躯,攻克渐冻症的乐观表达了敬佩之意,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
“再给他100年也干不掉,这种连常识都没有的人,不可能好”
“蔡磊是不是在吹牛?”
“十年秒杀?太自以为是”
蔡磊是不是信口开河,自以为是?看完这篇文章,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01
疯了还是吹牛皮?
段睿罕见地怒了!
“你要自己找科学家去推药物管线,开玩笑呢?BrainStorm搞了19年都没成,你要去搞?”
蔡磊说出的决定后,段睿一度觉得蔡磊疯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已经200年了,人类拿渐冻症束手无策,直到目前,还没弄清楚病因。
段睿口中的BrainStorm,美国的一家细胞治疗公司,早在2001就致力于通过NurOwn干细胞疗法探索治愈渐冻症的途径,公司研发的药物顺利地通过了Ⅰ期与Ⅱ期临床试验,一度让它成为最受渐冻症患者期待的公司。
19年过去了,Ⅲ期临床试验宣告失败,BrainStorm公司股价暴跌70%。很多病友得知消息后选择了自杀。
渐冻症,学名肌萎缩侧索硬化,世界五大绝症之首。近200年,全球有1000万人因此死亡,治愈率为0,绝大多数患者在2~5年内死亡。
世界顶尖发达国家都望洋兴叹的绝症,蔡磊竟然要自己找科学家,推动药物研发?
很多人一听,要么觉得这个人疯了,要么觉得这牛皮吹得有点过头。

这不是蔡磊第一次引发争议。
今年4月,蔡磊身患渐冻症已经接近5个年头,舌头和下嘴唇开始萎缩。
面对央视采访,他把和渐冻症的对抗比喻成一场拳击,希望倒下之前,能不能一拳KO它。
临走前,还说,
“过两个月再来,说不定就有好消息了。”
蔡磊的一番话,不禁让人联想到他曾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场景,
访谈结束后,董宇辉温暖地抱了一下蔡磊,蔡磊说,
“等我胳膊好了,再过来和你拥抱!”
类似的话,面对镜头,蔡磊还说过不少,
“等病恢复了以后,重新买辆越野车,好好男人一回,怎么样?超级越野,咱也越野一次沙漠。”
面对上面蔡磊说过的话,有些人压根就没听进去,只当做一种玩笑,有些人听后则轻蔑地说:
“真能吹?”

02
蔡磊的乐观宣言
在一次访谈中,蔡磊被问及,如果未来意外发生,选一句最想留给爱人段睿话,会是什么。
蔡磊不假思索,
“乐观,永远保持乐观。”
一路走来,蔡磊始终不改乐观的人生本色。
渐冻症落在谁头上都是一座山,更何况蔡磊本该有绚烂美好的人生:
他是京东副总裁,爱人是北大才女,知性美丽,他的家庭刚刚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
巨大的人生落差足以击垮一个人。
蔡磊却挺着爬了起来,非但如此,还呈现出一种饱满乐观的精神面貌。
周围熟人都感到奇怪,连爱人段睿也一样,
“就没怎么见你崩溃过。在外头没崩溃,回到家里也没有。”
最开始段睿以为他扛着太多的压力,便劝他别绷着。结果发现,
“蔡磊,你竟然真是这样的。”
“是的,研究渐冻症、脑科学及神经系统,这一切都让我兴奋。老天让我得病,同时又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冥冥之中,让我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

“很小的时候,我就想探索宇宙,探索生命,我还曾在小学作文里认认真真地立下誓言。现在,我能有机会开始探索生命科学,是老天的眷顾。”蔡磊乐观地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药物研发缺钱,就去募集资金,融资不顺,就发起慈善活动冰桶挑战。
2014年,夏天,一场渐冻症慈善募捐活动,风靡全球。
冰桶挑战!

仅仅2个月,借助于病毒式的传播和名人效应,共有170万人参与挑战,250万人捐款,总金额达到1.15亿美元。
2021年,蔡磊如法炮制,着手筹备第二次冰桶挑战,定方案、选场地、请嘉宾、媒体营销推广,事无巨细。
活动当天,蔡磊不顾劝阻,身先士卒。
一桶盛有冰块的冷水,从头浇灌而下,冰水接触到头皮的一刹那,蔡磊全身毛孔紧急收缩,一口气憋在胸腔两三秒钟后,一个激灵跳了起来。
一个月后,一看募集资金数额,像是又给蔡磊浇了一桶冰水,
来自社会陌生人的捐款只有14万人民币。
提到这次活动,妻子段睿失望至极,蔡磊本应更有理由失望,他却乐观依旧,
“最起码活动顺利进行了吧,也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虽然善款不多,但也不能全部以募集资金作为衡量标准。”

03
蔡磊乐观?凭什么?
每个人都向往乐观,但也讨厌不切实际,盲目的乐观。
蔡磊的乐观是一种真实的乐观。
首先,它建立在科学的认知基础上。
1981年,德国心理学家库尔(Julius Kuhl)发现:
每个人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大体上会有两种不同的应对策略。
第一种:这个问题不好办,我要赶紧行动起来,改变它,让自己摆脱困境;
第二种:这个问题不好办,我要调整自己的状态,等到状态更好时,再一口气把它解决掉。
库尔把第一种策略,称为“行动导向”,把第二种策略称为“状态导向”。
核心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要跳出困境,只能通过行动。后者则认为要跳出困境,只能通过“良好的表现”。
前者注重的是过程:我离目标还有100步,哪怕只迈出1步也是一种胜利。
后者注重的是结果:如果我要用最少的步数抵达目标,那么我每一步就必须足够长;如果做不到,宁可不做。
蔡磊很显然是一个行动导向的人。
就像他推动的超过70条药物管线研发,蔡磊形容自己在用穷举法来翻拼图,
“假如整个拼图有1000块,我们这辈子马不停蹄地翻,也许就只能翻开30块,即便没有翻到那块我们要的拼图,至少我们为后人排除了这30块不对,他们就不用重复试错了。”
对于蔡磊来说,每一步的行动,即便失败也有价值!”

蔡磊的乐观还建立在科学坚实的基础上。
基因学,细胞学,神经学,免疫学,蔡磊攻克渐冻症的过程,不断寻求各个前沿科学的突破。
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尹烨说,
“所谓技术,就是指过去异想天开,今天勉为其难,而未来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研究生命科学20多年后,我看到生物科技和现代医学带给了我们太多奇迹。
丙型肝炎在过去是无法根治的,而如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药物组合来根治”。”
“2022年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实现了成功移植,让人类看到了“异种间移植”这个再生医学崭新的方向。”
蔡磊和段睿始终相信,
在未来,渐冻症一定会攻克,而他们做的每一步都是在加速这个过程。
史蒂文·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现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
会为了一个“只在脑海里的酝酿”,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目标”而夜以继日地奋斗。
无论是蔡磊的攻克渐冻症之旅,还是马斯克登陆火星,都体现了这种伟大。

写在最后
抛开抽象的认知和对科学的理解,蔡磊的乐观还建立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乐观精神会传染。
就是靠着它,才能让蔡磊有能量拽着段睿,也拽着千千万万的病友,一起往前走。
在多次采访中,段睿被问及如何走出丈夫身患渐冻症的绝望那段时间,
段睿总是毫不犹豫地说,
“是蔡总拽住了我,他比我乐观。”
千千万万病友也是如此。
一提到未来蔡磊会提早走一步,渐冻症患者群中许多病友开始嚎啕大哭。
很多患者吊着一口气,得益于内心有股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和蔡磊的乐观和鼓励息息相关。

—       E N D   —
排版:水木
文案:以梦为马
校对:Linthan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Linthan,笔名:水木;以梦为马.
公号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