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张凤侠不顾一切奔赴仙女湾,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实中的阿勒泰,也有千千万万的张凤侠选择奔赴


  文:以梦为马

人生海海  感恩遇见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了,火在它远离俗世的尘嚣,火在它没在格子间的“班味”,也火在它的反常。
同样反常的还有马伊琍,很少看到马司令(马伊琍的霸气外号)如此动情过,
“我就觉得在阿勒泰的两个月,像做了一场美梦”。
说完,马伊琍依旧沉浸其中,表情真挚,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很多人疑惑她为何选择张凤侠,跨度这么大的角色,
“张凤侠对我来说不是任何的一个身份卡,她是一个人,没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张凤侠的感情。”
张凤侠这个角色为何让马伊琍“如此失态”?又为何她在全网受到如此热捧?
在真实的北疆,长达6000公里的边防线上,真实张凤侠的生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这些“张凤侠们”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走进真实张凤侠的故事,就走进了《我的阿勒泰》更为丰富的另一面。


01
张凤侠:鲜活不羁
经历过丈夫出轨,离婚风波,马伊琍在一次采访中,坚定地说,
“我的后半生,活在每个女孩身上。”
这次,她活在了张凤侠身上。
戏拍完好长一段时间,她回到自己家,却坦言,我的心还没有从阿勒泰离开过。
这是阿勒泰的魅力也是张凤侠的,她活出了马伊琍“心目中的女孩”。

虽然她满嘴脏话。
开场第一幕,张凤侠磕着瓜子,翘着腿,用“去他的”,“滚蛋”,“你个勺子”和一帮哈萨克族老太太,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
她不修边幅,活出了怎么爽怎么来的状态。
头发油渍斑斑,满脸肤色黝黑。她把盐放在糖罐里,糖放在碱罐里,盐罐里放着洗衣粉。一个饼干桶不能碰,里面装着小苏打。
好像她唯一挂心的事儿就是去自我放逐,深入夏牧场,去蛮荒的仙女湾一个人经历风雨。

这种有些无厘头的放荡不羁,让我们看不清,她的选择是任性使然还是自由洒脱。
甚至她女儿李文秀也看不懂。
张凤侠似乎万事不挂心,却偶尔冒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傻感。
就像她去夏牧场的路上,看中牧民家一只母羊,为此,她不辞辛苦,骑着骆驼,千里迢迢去买,又觉得价格太贵,从早上砍价,一直砍到月亮升起。
牧民邀请她小住,约定明天再谈。
当晚,让张凤侠心动的那只母羊被端上了桌,用来招待宾客。“天选之羊”变成了皮焦肉嫩的烤全羊。
张凤侠一顿哀伤,但也一点不妨碍她吃。
隔天,她空手而归,其他羊也不要了。
她似乎钟情的并不是“那只羊”,而是直击心灵的那种专一。
不是一次意外,饼干桶掉落滚进仙女湾,那句:“快捞起来,那里面是你爸”。我们不会明白,
张凤侠嘴里的小苏打是爱人的骨灰,时常念叨仙女湾是她的一往情深。
这个不修边幅,满脸通黑,骂骂咧咧的粗粝皮囊下,有一个女人的情真意切,有着她自己奔赴的远方和理想。
张凤侠彰显了一种女性的英雄主义,
她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外在洒脱不拘,内在深情专一,并甘愿为心中的赤诚赴汤蹈火,用力地活着。

02
边关女兵:敢于奔赴的张凤侠们
其实在北疆以北,长长的边防线,也有一群女人和张凤侠一样,外在看起来并不美,但甘愿为心中的赤诚赴汤蹈火。
她们就是边关女兵。
她们一般在分区的机关大院工作,分为卫生兵,话务员。
任琼芬,四川盐亭人,通过奋斗从深山中走了出来,后来分到西北边关军分区通信站,成为一名话务兵。兜兜转转,女孩又回到了大山。
可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实现了从军梦。那些在星空下,小人书里的英雄,照进了现实,她倍感珍惜。
刚入伍,任琼芬四川口音很重,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话务兵,她一有空就对着一面窄窄的镜子矫正口型,练习普通话。
为了不耽误战士转接电话时间,她天天背记电话号码。

在连队的节庆文艺汇演上,任琼芬身穿草绿色军装,在舞台上光彩夺目,很多战士都喜欢她,那些朴素的情感能放心地找她诉说。
有一个小战士,在边防前哨呆了四年,心里实在憋得难受,就打电话打给分区通信站,找任琼芬说说话。
任琼芬接到这类电话,听着战士怯懦懦的声音,并不感到冒犯,而是共情、触动。
她试着用歌声抚慰战士“匮乏的心”。一首《银色的月光下》将女兵柔和甜美的声音,化作电波,在苍茫的大地间穿梭,从战士紧紧握着的听筒,流入他的心田,变得暖和热络起来。

这样美的故事,任琼芬还听了很多,看了很多。
在边关,一行书信千行泪。
“敬爱的琴,担心你,还有年迈的父亲,帮我去看一眼,耐心等我,回去成婚。”
“亲爱的华,你安心守边,家里我都会照顾,海枯石烂不变心。”
任琼芬看着“义务兵免费信件”的三角邮戳,她知道,这里面承载了边防官兵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最真挚的牵挂。
1988年8月,任琼芬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和张凤侠一样,放弃了调回内地的原部队,呆在了新疆。
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军人,夫妻俩把长大的孩子也送进了军营。
2005年,她回到原部队,特地辗转来到边防连,临别时,她紧握住边防战士的双手,泪流满面。

03
军嫂:怀揣英雄主义的张凤侠
在《我的阿勒泰》宣发会上,马伊琍及一众主创被问及,演张凤侠,远赴阿勒泰,整个过程是否冒险?
马伊琍坚定地说,不是冒险,而是怀揣一种英雄主义。
真实的阿勒泰,在每一个边防战士的大后方,还有一群女性也心怀英雄主义,她们比女兵更加默默无闻。
她们的名字叫军嫂。
军嫂作为边防战士的妻子,与丈夫长期分隔两地,过着现实版“牛郎织女”的生活。
副连长的爱人陈女士第一次来到边防前线,就哭了。
她骑着战士们备好的军马,从边防翻山越岭,来到前哨班,看着一个个战士,在强光下,整齐列队,如同一块块巨石。
他们挺拔的身体普遍消瘦,坚毅的面庞被风沙硬生生吹出裂痕。看着看着,她的眼睛里就噙满了泪珠,不由感叹,
“我没有想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

图:战士口渴,饮雪水
回到连队,她又被连队小伙子们的热情和质朴感染。很快,两位战士就腾出连部的一间房子给她夫妻二人用,并利索地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连队短短的几天,从大城市来的陈女士第一次学着打扫卫生,她一有空就从炊事班拿来木屑擦地,把连部的会议室和连部值班室擦得窗明几净。
丈夫看着笑呵呵的。
连队里很少有女性现身。一些战士看到了陈女士,背地里开起了夫妻俩的玩笑,
“嗨,副连长今晚有‘好戏’。”
她有时无意听到了,也并不恼,依旧和战士们有说有笑,战士们也乐意和这位军嫂无拘无束地谈天说地。

边境不仅艰苦,也充满了危险。
连队中的王副团长,在一次外出,路过小营盘路段,为避让一名16岁蒙古族少年突遇车祸,只说了一句话:“不好!”随即车子翻到左侧7米多深的深沟里,牺牲时年仅39岁。
王副团长的夫人门女士,一个人怀着对丈夫的思念,以特有的坚韧,将两个11岁和9岁的儿子抚养长大,并先后送到部队,成为备受部队官兵尊敬的好军嫂。

写在最后
《我的阿勒泰》,张凤侠在夜色中骑着马,拖着智障的老母和青春期的女儿,伴着月色和晚风,缓慢而坚定地走向夏牧场,走向仙女湾。
和张凤侠选择一样,边防女战士,军嫂,这群特殊的女性,即便面临重重挑战,也依旧选择“人生的远方”。
她们秉持着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辛苦万人甜”的家国情怀。
她们用舞动的青春,坚定的选择,书写着西北边关“苦”与“乐”、“险”与“美”,“情”与“爱”。

—       E N D   —
排版:水木
文案:以梦为马
校对:Linthan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Linthan,笔名:水木;以梦为马.
公号10万+作者;
多家写作平台签约作者.
喜欢在阅读和文字中,收获内心的平静与自我成长.
喜欢分享,写出对自己和他人有触动的人和故事.
人生海海,遍布荆棘,感恩遇见,让我们破牢而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