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后悔对孩子说过哪些话?”
“太多了。经常说完了就后悔”
……“那天我还跟我儿子说,再欺负弟弟,就把你送到少林寺去”
🎈
看着黄圣依后悔的模样,我也陷入沉思,因为类似的话自己也对家人说过,但本心并不如此。
明明是想表达关怀,却说出了相反意思。
到底该怎么说,才能不伤着家人?
01
不要道德评判
仔细想不难发现,我们说出的每句话都暗含着说话人的价值观。对、错;负责、不负责;应该、不应该等等,早在说话之前,就已经内化在心中。
婆婆不回信息,就是 “对自己有意见”;孩子想睡个懒觉,就是“不求上进”;爱人不想说话,就是“不关心”等等。
这样评判性的话一说出,就是在用道德评判人,很有可能会招来对方误解,使原本的愿望难以实现,吵架就是这样产生的,不友好也是因些变得越来越深。
🌱小提醒:不评判,只就事论事,而不是论人。
.
02
不要比较
作家丹.格林伯格,诙谐地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他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参与者量好自己身体的尺寸。之后又给出了完 美的人身尺寸。不出意外,人们顿时心情变得低落。
比实验更真实的是,我们常常无意中就完成了比较。想一想,当看到朋友家情意浓浓去踏青,别人家孩子顺顺利利考上了公,等等。如此大量输入后,还可以做到几分淡定?
🌱小提醒:不要和别人比,自己的家人蕞美丽。
.
03
不要指责
童年,我们被要求见人问好、听讲不随意插话……当行为没有达到标准,还要接受相应的责怪。
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命令、评判、指责,而不会鼓励,不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只有当家人表达出不满,大声说“不”!我们才突然发现,哦!刚才说的话有些过分了,伤到了彼此的感情。
🌱小提醒:不要强迫,多共情对方的情绪。
善良的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对熟悉的人说话太随意无畏。
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再想修复就需要机缘,与其后悔,不如主动学习,杜绝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这三种说话方式。
做一个心中有爱,话语也有爱的人。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感谢你读到最后!
如果喜欢,敬请关注,第一时间收看更多好文
↓↓↓
往期好文:
1-酸甜苦辣咸,退休三年,一场从繁华到平淡的味觉之旅
2-退休那一天,我发誓一定要对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