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位遇刺身亡的高级干部,事情发生后中央震怒,毛主席就此事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做了批示,并亲自前往墓地吊唁,这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万万没想到,时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黄祖炎,没有牺牲在残酷的战场上,却倒在了“自己人”的枪下,这场刺杀是谁干的?为什么会将矛头对准上级?
礼堂传来枪声,部队高干在众目睽睽下被刺杀
1951年3月13日晚上8点半,从经二路的市政府礼堂内,传出阵阵锣鼓声,当晚山东军区正在进行一场文艺演出,黄祖炎在演出前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当时坐在前排右首第一个座位上,是出席这场活动职务最高的首长。
表面上看黄祖炎云淡风轻,实际上他正发着高烧,是拖着病体前来参会的。原本他想在讲话结束后就回家休息,可是考虑到自己作为领导,就这样贸然离席,势必会让大家扫兴,甚至有一些不好的猜想,于是便决定坚持坚持,和大家一起将演出看完。
现场锣鼓声、琴弦声不绝于耳,台上的表演者和台下的观看者都兴致很高,并时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正当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时,却有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黄祖炎,并在不经意间步步靠近。
他悄悄绕到黄祖炎的身后,迅速拔出手枪,瞄准首长的头部就开了一枪。随着啪的一声枪响,黄祖炎倒在血泊之中,凶手又向其右边处长的座位上胡乱开枪。由于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现场顿时乱作一团,慌乱中有人高喊抓住他,凶手却毫不犹豫地举枪自杀。
黄祖炎被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可惜为时已晚,他在送医途中不治身亡,年仅43岁。
毛主席得知后震怒,连下三道批示要求严查
黄祖炎早在1926年就投身革命,两度出任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同时作为毛主席的秘书,和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毛主席最为艰难的时期,黄祖炎用实际行动支持伟人的立场,还在毛主席发着高烧卧床不起时,果断请来了“红色华佗”傅连暲,赶来为主席治病。黄祖炎的两个弟弟,在反围剿中战死沙场,是有名的烈士之家,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物,是谁要杀他?
噩耗传来,中央感到难以置信,而凶手的身份也很快浮出水面,他既非国外间谍,也不是国民党派来的特务,而是惠民军分区宣教科副科长王聚民。“自己人”为什么要对首长下黑手,是有什么私怨吗?而在得知他行凶的原因后,毛主席怒下三道批示。
1951年,我国一位高级将领遇刺身亡,儿子是中将,儿媳为少将,亲家更是开国上将杨得志。
黄祖炎在观看演出时,意外被刺身亡,凶手的猖狂程度令人发指,伟人是如何指示的?
凶手名叫王聚民,是军分区宣教科的副科长,他出生于地主家庭,父亲曾是村里的恶霸。抗战时期,王聚民伪装成良民混入我党,因土改触动了家族利益,让他怀恨在心,并长期装病休养。
凶手为隐藏的反革命分子,给部队敲响了警钟
建国后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进入宣传部门,试图利用职务之便为父亲“正名”,遭到了组织的严词拒绝。
1951年,有群众举报,王聚民的父亲曾逼死两条人命。王聚民本人,还曾在1938年向敌人告密,出卖两名地下党员,要求严肃处理。
王聚民发现纸包不住火后,索性破罐子破摔,在演出现场当众刺杀黄祖炎,并开枪自尽。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下令,机关干部除了执行剿匪任务外,决不允许带枪,对有关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
毛主席得知后悲愤交加,亲自拟写了第一个批示,对黄祖炎的牺牲深表惋惜,对隐藏在党内的反革命分子,要保持警惕,一旦发现绝不姑息。
中共山东分局总结教训,承认是组织内部不纯,和保卫工作的松懈造成了悲剧,毛主席看完后第二次做批示,强调全党全军务必重视此事。
随后政治部、公安部形成了详细的报告,毛主席阅览后第三次做出批示,再次强调严防反革命报复,及时处理。在短短一个月内,伟人对一位烈士连续三次作批示,这是史无前例的。
1952年毛主席来山东视察,特意到四里山黄祖炎的墓地吊唁,还对陪同的许世友说,黄祖炎能文能武,人才难得,他的离去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黄祖炎一生俭朴,牺牲后只留下一身军装、4箱书籍和1只派克笔,他去世时儿子黄新才7岁。
所幸虎父无犬子,他的孩子们继承父志,在部队、技术部门多有建树,黄新成为空军中将,还迎娶了杨得志的女儿杨华荣,为少将军衔,满门忠烈。想听更多历史故事,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新中国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案 摘自《法律与生活》2011年4月下
黄祖炎遇刺震惊毛泽东 三次作批示亲赴墓地(图) 凤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