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钢铁公司”邓小平,遇到的最难缠的一次访问,意大利名记步步紧逼,每个问题都好像在刀尖上跳舞,甚至直言不讳地提问:“为什么您总是当二把手?”邓公10字回复尽显格局。当时发生了什么?邓小平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您为什么总是当二把手?邓公10字回复尽显格局
1980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国对中国的改革都感到好奇,尤其是对总设计师邓小平本人。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因犀利提问而闻名于世,可以说,基辛格、阿拉法特、西哈努克等人,都曾吃过她的“暗亏”,然而真正让她声名鹊起的,还是对邓小平的这次采访。
8月21日,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法拉奇要求对邓公进行独家专访,就连中国媒体也被拒之门外,翻译施燕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一番寒暄过后,法拉奇单刀直入,犀利提问:“毛主席都去世那么久了,为什么天安门上,没有换成您的照片?毛主席的照片,要永远保留下去吗?”
面对法拉奇的刁难,邓公并没有动怒,而是斩钉截铁回答了两个字“永远”。他接着解释说,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所以天安门上的画像不仅不会换,伟人的画像还会永远保留。
这不仅是对一代伟人的怀念,更是要告诉子孙后代,如今的和平发展来之不易。法拉奇听后若有所思,要知道在西方国家,在两届政府之间“挑事”,总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邓小平的这番回答,却让她深感意外。
法拉奇善于“钻营”,她绝不会放过这么难得的机会。略一沉吟过后,她就提出了一个更为刁钻的问题:“像您这么能干的人,为什么总是当第二把手?”
这个问题很没礼貌,甚至有些上升到人身攻击了,中方人员听后脸色一变,可邓公却平淡地回答了10个字,“并没有妨碍我发挥作用”。这句话霸气十足,令法拉奇都为之一振。
她心里很清楚,这是邓小平自谦的一种表现。以邓公的能力和威望,他本可以走得更高,可他老人家在最后一次复出后,却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主张,并身体力行地退位让贤,辞去国家军委主席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让更多年富力强的干部挑大梁,这是对国家更深远的思考。
意大利名记,巧妙利用邓公生日促成谈话
看到自己精心准备的问题,就这样被邓小平轻松破解,法拉奇不甘心,于是又拿出国外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言来说事,向邓公提出了一个最为刁钻的问题。果然,在她提问后,邓公态度大变,还直言“真是太愚蠢了”。
那么,法拉奇究竟问了什么问题?而邓公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这是最刁钻的提问,记者咄咄逼人,翻译大惊失色,让一向宠辱不惊的邓小平,直呼愚蠢!
意大利女记者对邓公进行采访,天安门城楼会永远保留毛主席画像吗?邓公为何一直“屈居”二把手?看似是无意提问,其实是在诱导邓公说出,对前任的评价。
邓公在完美回答后,对方挖了一个更深的坑,他是如何应对的呢?
采访伊始,法拉奇祝贺邓公76岁的生日,她是从传记中看到,第二天是邓的生日,足见其做足了功课。邓公笑着说,就别祝贺了,我已经到了衰退的年纪。
法拉奇说她父亲也是76岁,如果她这样讲,父亲会打她两巴掌。邓公笑意更浓了,和你父亲,当然不能这么讲了。
外媒将邓公比作赫鲁晓夫,邓小平:愚蠢至极
原本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法拉奇在接连抛出两个问题碰壁后,突然说道:“我有一句话,希望您听了不要生气,这不是我说的,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
此语一出举座哗然,当时中方翻译为施燕华,此前领导就曾和她打过招呼,有些问题如果对方太出格,可以在措辞上缓一缓。
施燕华听到这个问题后大惊失色,不安地看向邓公,但此时交流的氛围还是很好的,而且根据她的了解,邓公并不排斥针锋相对的提问,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思考,并能大胆地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当施燕华忠诚而直白地翻译后,邓小平非但没有丝毫的怒意,还爽朗地一笑,回答道:“在西方,他们称我什么都可以,但赫鲁晓夫我很熟,我个人同他打了10年交道,我是了解这个人的,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
中国不是苏联,更不会效仿赫鲁晓夫之路,邓公一眼看穿对方的用意,干脆直截了当地补充,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将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整个采访精彩异常,您对邓公的表现作何评价?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邓小平睿智应对记者采访 文摘报
外国记者曾问邓小平:这么能干为何老当二把手 海外网
西方名记质疑摘毛主席像 邓小平坦然应对 新华网